9月14日,由清华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驻华使馆主办的“2017 XIN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全球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为主题,探讨全球健康产业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医疗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当前我们的医疗体系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简称“产研院”)副院长朱恒源指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的疾病结构已经高度类似于发达国家。同时,随着中国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广大中产阶级对医疗服务效果、品质和体验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的医疗需求结构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动态化趋势,给中国的医疗供给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朱恒源介绍,中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已建立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以保基本、广覆盖为原则,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政府财政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要卫生筹资来源,按政府核定定价,为全体国民提供医疗服务,称之为“保障轨”;另一个是应市场需求正在形成的,以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私立非盈利机构)为主体,以商业医疗保险和个人自费为主要筹资来源,实行竞争性定价的医疗服务体系,称之为“竞争轨”。保障轨占据绝对主导,但已不堪重负;竞争轨快速成长,但规模小、结构散、管理乱,不成体系。他建议要抓住新兴医疗需求升级的机会,促进竞争轨的发展,一旦竞争轨成长到可以承担相当一部分体量的医疗服务时,就可以为保障轨的改革赢得转换空间,这个过程被称为“双轨拉锯”。
据介绍,商业巨头的入局使得竞争轨的力量日益壮大。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中国民生投资集团于2016年9月正式进军医疗领域,打造医疗生态圈。“我们的战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积累优质的医疗资产,打造总部投资能力;第二阶段是建设医疗体系,打造总部资源整合和运营能力;第三阶段是形成医疗生态,创新商业模式,助力市场化医疗生态建设。”中民医疗副总裁杨舸表示。
“中国过去改革的主要经验是走增量改革,通过增量改革来促进存量的发展。医疗服务体系的‘双轨拉锯’,将带动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包括医疗、医保、医药等在内的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格局,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十年的最大看点。如果‘新医改’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会窗口,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会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朱恒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