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2018年度国考时间确定 如何打破“诺斯悖论”困境?

2017-09-19 18:01:13    中宏网  参与评论()人

  中宏网9月19日综合报道 18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消息明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从10月30日开始,持续10天,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  国考报名规模爆棚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有媒体曾统计,当年的国考提供了30余个国家机关的490个名额,最终4400人正式报考,相当于9个人争考一个职位。  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华图教育的数据,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2007年国考共有6000余职位招录12724人,到2016年国考,招考职位增加至1.5万余个,共招录27817人。  去年11月27日举行笔试的2017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  伴随国考招录规模增长的是报名规模的爆棚。按照华图教育的统计,从报名人数来看,国考的“热”可以说始于2003年,2002年国考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猛增到12万余人。  2003年之后,国考报名人数高速增长,报名人数从破10万到破100万只用了6年时间。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一直到2017年度国考,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9年在百万以上。  这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就业之战”。  “诺斯悖论”困境  国考热度持续升温,折射出年轻人对自己就业前景的担忧。他们偏执地认为国考是解决就业的最大依仗,孰不知,这种偏执让国考与自身的就业规划渐行渐远。  对于连续升温的国考热,有分析人士表示,国家设立公务员招考机制,一是挑选人才为民所用,二是部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本意是好的,可国考热度持续升温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如果大家都只想着报考公务员,原本配置人力资源的工具就会变成制约资源流动的阻障。“诺斯悖论”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每年有百万人参加国考,能成为公务员的仅2万余人,仍有百万人将重新回到找工作的起点,可能在此过程中,有很多机会被错过。  事实上,行业发展不均衡,就业形势不乐观,是人们渐渐走上国考偏执之路的诱因。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待遇好,是社会的普遍认知,年轻人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态度,决定着他们的工作选择。  除此之外,受制传统思想禁锢,“官本位”价值观正成为“国考热”偏执的推手。  “中国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公务员不仅是一个职业,还是一种象征,是‘官’与‘民’的差别。”某公务员培训班负责人表示,父母固化的传统观念对子女的职业选择影响很大。  打破国考“诺斯悖论”困境  国考如风向标般,述说着人们对就业形势的估计、经济发展的预期、现代生活的理解及工作观念的认知。但在“诺斯悖论”的阴影笼罩下,面对国考热再次升温,如何打破就业瓶颈,依旧是目前存在的大问题。  有专家指出,想要打破国考“诺斯悖论”困境,首先要转变传统工作观念,只有转变对“铁饭碗”的认知,才能让国考趋于理性。近几年,频发的公务员离职事件就是很好的信号,说明公务员“铁饭碗”的光环已被打破。积极出台鼓励政策,优化招考标准体系,有助于提高国考配置人力资源效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也曾表示,国家公务员考试会更加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不仅仅以考试分数决定是否用人,而要把考试和考察结合起来,通过考察全面了解报考人员的政治品德、服务意识等相关情况。  进一步‘简政放权’,弱化公务员光环效应,在自然消融中释放国考热量。从根本改变国考愈热的趋势,进一步“简政放权”,缩小“公权”与“民权”间的差距,还政于民、还权于民,使公权不再诱人,如此,失去焦点的国考才能回归理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