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手术机器人已开展4万余例手术,全球最忙3台都在中国(2)

2017-09-11 14:50:49      参与评论()人

“机器人做手术,电压不稳咋办?”

“我相信科学技术。”大学期间就读机械制造专业,让罗丹在医生提供的两个手术方案中更倾向于机器人手术。“但坦白来讲,多少还是有点疑虑。这毕竟不是操作机床,如果电压不稳或者突然停电,会不会给你其他地方来一刀。”

保障机器人手术安全,安全性设计是最基本的保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欧勇盛说,机器人机械臂设计模仿人手功能,可自动滤除震颤,一秒钟可纠正上千次,即便医生的手出现轻微颤抖,装有手术器械的机械臂也不会抖动。

“在一次手术过程中,我们发现3D镜头的光束出现问题,机器人当即自动停机。”王共先告诉记者,手术机器人设计的紧急叫停和撤出等功能,都能避免因电压不稳、停电等情况引发的故障。

但真正能带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王共先2017年初获颁500例机器人手术证书,他带领的机器人手术团队也成为全国机器人手术临床示范教学中心。“和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要做更多的沟通,你要努力让病人明白,机器人只是医生手中的工具,还是要由医生操作。”这是他近3年来的最深感触。

工具在变,机器人背后的医生也在变。2014年,从业30余年的王共先赴香港“考证”。按照机器人手术相关规定,要开展机器人手术的主刀医生、助手以及护士,无论临床工作多少年,均要先考取机器人手术资质,持证上岗。

在腔镜手术时代,王共先在盒子中撒一把红糯米、一把黑米、一把白米,让团队中的医生在腹腔镜下分捡练习。如今,他又提出剥葡萄皮,让医生操作机器人一层层拨开葡萄皮,并要能复原如初。“在机器人放大的视野下,医生对解剖要有更深的认识。”

“机器人要求更高水平的‘同事’”

王共先办公室第三幅照片拍摄时间为2014年12月23日,医院首次开展机器人手术,王共先亲自操刀做了3台手术,耗时将近一整天,在当时还不一定有传统方式快。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类似于早期火车和马车的比赛,不到3年时间,如今机器人手术效率已全面超越传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