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ICO甚嚣尘上 监管应尽快落地

2017-09-01 09:22:04    金融时报  参与评论()人

“庞氏骗局”往往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26.16亿元,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

由于参与ICO需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来支付,ICO的火爆直接推动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的新一轮暴涨。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逐步走高,从一枚6000多元一路飙升至30000元人民币左右。

“靠谱,有个学校的教授投资XX币已经赚了几千万元了。”一位ICO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一位监管人士则告诉记者:“ICO基本上就是非法集资,建议尽快取缔。”

态度的鲜明对立足以显示ICO狂潮引起的争议。多数专家认为,ICO涉及非法公开发行证券,涉嫌为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渠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建议强化ICO融资风险监管。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证监会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征询意见,主要针对那些打着虚拟货币名义进行传销诈骗的ICO项目。另有媒体报道称,人民银行等部门召开了联席会议,讨论对ICO实施监管。

上述监管人士称,ICO属于交叉金融行为,央行、证监会两家单位联合监管效果会比较好。

  风险提示频频发布

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可译为“代币首次发行”,是企业或非企业组织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发行代币,向投资人募集虚拟货币的融资活动,被称为“币圈IPO”。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近期发布了《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监测发现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有43家,其中,第三方专营和虚拟货币交易+ICO模式占绝大多数。从ICO支持的融资币种来看,比特币和以太坊占比最高,二者合计占比达90%以上。

2017年以来,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达63523.64BTC(比特币)、852753.36ETH(以太坊)以及部分人民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以2017年7月19日零点价格换算,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呈加速上升趋势。

8月30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各类以ICO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在国内迅速增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是国内外部分机构采用各类误导性宣传手段,以ICO名义从事融资活动,相关金融活动未取得任何许可,涉嫌诈骗、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广大投资者应保持清醒,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一旦发现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应立即报送公安机关。二是由于ICO项目资产不清晰,投资者适当性缺失,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投资活动面临较大风险。投资者应冷静判别,谨慎对待,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三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单位应主动加强自律,抵制违法违规的金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