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4)

2017-08-27 11:01:0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做市商:日子苦压力大

2014年,随着注册制频频被提及,扩容后的新三板显示出了无限的可能性,周宇就是在这个时候转入证券行业从事做市业务。周宇清楚的记得2014年中旬那段筹备做市时忙碌而紧张的日子:从学习业务规则到熟悉系统操作,从做市资金的争取到与第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无奈的是,当时一起合作的同事很多已经离开了。“我们人员流动性很大,不少做三板业务的同事都离职了,有的去做了投行业务,有的去了投资机构,更多的是借三板市场向IPO市场转型,这个市场的风弱下来了,就看多少人能脚踏实地坚守下来了。”

周宇表示,目前大部分券商对新三板的态度都非常谨慎,有的业务停滞不前,有的出现了战略性收缩。就自己目前岗位来说,压力并不小,随着不少股票价格的腰斩,部门面临着浮亏也在增加,“奖金已经不考虑了,希望市场向好能让公司少亏些”。“市场太差,日子苦,已经谈不上策略,重点是把控风险”,一家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对机构及观察报表示。而让周宇觉得尴尬的是,即使下了卖出的交易指令也找不到交易对手方,没有过多的增量资金投入,做市商自身的流动性都成了问题,更别提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不少做市商都回避交易了,二级市场整体环境的不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做市制度本该有的价格发现和活跃交易功能”,周宇的尴尬得到了一位新三板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理解。“做市交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撮合交易赚取价差,另一种便是做投资通过定增等手段在企业手里直接拿票,以前市场现状来看,做市商的现状也无可厚非,不少券商都有浮盈浮亏的考核。”在付立春看来,如果只是提供流动性,做市商必然面临亏损,这需要做市商的补偿制度,使得做市商达到盈亏平衡或盈利的状态,以便发挥更多的公益职能。

在李浩看来,二级市场流动性告急,做市商的职能更多的体现出股权投资的特点。而不少做市部门在拿库存股时尽调和风控不到位,甚至有的跟风图便宜,企业一旦业绩变脸就难逃踩雷命运。反过来看,目前市场仍然后不少优质企业保持几千万的成交量,说明好企业仍然是存在的。“退出无门,有的做市商就去和企业协商要求回购,甚至跟企业直言‘自己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