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争议火电行业“湿法脱硫”:谁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2)

2017-08-24 09:03:58      参与评论()人

“华电电科院、哈工大等科研人员做的电站锅炉测试实验,从实测角度为我在宏观数据上的分析判断提供了微观技术层面的科学支撑。”周勇表示,华电电科院李壮等人在2015年做的湿法脱硫对660MW煤粉炉PM2.5排放影响的实验研究显示,排往大气中的PM2.5粒子数,是锅炉出口未经除尘设备时的2.094倍,是除尘设备出口的458.28倍。

经过脱硫工艺后,PM2.5的粒子数在0.07微米出现峰值。这些随着水汽排放到大气中脱水后出现的超细颗粒物的个数比没有环保设施时成倍增加,成为致霾的两个关键因素:湿度和凝结核,再加上静稳天气或有逆温层,就形成不同程度的雾或霾。

支持者与反对者四轮论战:喧嚣之后,成因待解

科技日报记者拿到的一份全国政协海外特邀代表、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何平于2017年6月给有关部门提交的政策建议,这篇长约3000字的材料,核心思想是“湿法脱硫导致雾霾在中国大面积暴发,建议立即采取措施”。

在2016年冬季京津冀雾霾较上一年加重情况下,何平在今年年初发表《不听工程师意见,中国三年治霾无功!》的文章,此文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其反对者便是王志轩。

在采访中,王志轩表示:“如果一定要让我评价脱硫脱硝对治理雾霾影响的正作用和副作用比例的话,我认为应当是99比1的比例,即99份的成绩是压倒性的,1份的副作用会增加霾,即可能增加一些难以去除的气溶胶排放等,但这种增加微乎其微,对环境质量中PM2.5的影响比例几乎可以忽略。”

此后,两人在各种媒体论战四个回合,甚至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科技日报记者得到消息称,相关部门曾专门召开研讨会,但双方各自论据不足,最后不了了之。

上述争论也蔓延到本次“雾霾成因与散煤控制”论坛上。“湿法脱硫”陷入争议,谁是雾霾成因的“罪魁祸首?”周勇认为,湿法脱硫对SO2的去除功劳巨大,但它最后一个排放环节的不足,导致大气中次生超细颗粒物增加,急需改进。“数据不会说谎。采用相互独立的大数据、气象数据和山东大学2013年前科研用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都证明2013年雾霾大暴发是一个突变、突发事件。只有湿法脱硫是一个完全吻合的突变因素。”

“争论是好事,时间和事实会证明孰是孰非。”周勇说,“但我们必须有担当,在治霾这个全民战役面前,不能久拖不决,贻误战机。”

(原题:总理关心的“雾霾成因”,专家给出不同答案——争议“湿法脱硫”:谁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