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基因编辑小猪诞生在中国不是偶然:有全球最好的猪克隆平台(2)

2017-08-21 13:26:31      参与评论()人

中国克隆猪技术领先

杨璐菡所称的“魏老师”正是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他自我介绍说:“我们团队拥有国内较大的猪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技术平台,在猪体细胞克隆方面具有高效性和规模性。”

在克隆猪领域,魏红江团队已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2010年,获得世界第一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体细胞克隆猪;2014年,获得世界第一头孤雌生殖克隆猪;今年,又与美方合作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灭活的克隆猪。

“首批获得的37头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灭活猪,目前存活15头,”魏红江介绍说,“它们最大的四个多月,最小的一个多月,每天都能得到精心护理。因为不少刚断奶,它们都得吃营养均衡的高蛋白饲料。”

新华社记者在位于昆明的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看到了这批小猪。由于它们是医用的,对卫生、环境要求很高,记者也未被允许接近它们。远远望去,小猪们头和臀部是黑色,背腰部是白色,外表颜色和大熊猫大致相反。它们活泼好动、非常干净,惹人喜爱。

对这些小猪的检测显示,它们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确实完全消失,而与普通小猪相比并未发现生理上的区别。这意味着它们除了“无毒”,还可产生“正常”的器官。

当然,要真正实现猪器官移植于人体,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器官移植中常见的免疫排异反应问题。魏红江说,科研团队计划在这批猪的基础上继续改造基因组,以解决免疫排异问题,争取早日实现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

开放合作提升科研实力

杨璐菡和魏红江两个团队的合作产生了世界前沿的突破成果,这个“双赢”也是近年来中外科研合作的成功案例。今年7月,中国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显示,中国2015年国际合作论文发文量已达7.1万篇,是2006年的4.4倍,上升至全球第三位。

“中国的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与数量齐升,”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研究员杨云说,“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国际合作论文的平均引文影响力达到1.5,高于全球论文平均被引表现的1.0水平。”

英国《自然》杂志出版方5月份发布的“自然指数”也显示,中国科研的国际合作程度持续提升。2016年,这一指数追踪的全球68份顶级刊物上的中国论文中,超过50%是由中国学者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