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主管报纸:超存率下降已成趋势 不意味流动性收紧(2)

2017-08-17 09:24:30      参与评论()人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总体呈下行态势。2001年,超额准备金率超过7%,之后总体呈下降态势,2003至2008年平均超额准备金率在3.5%左右,之后进一步下行,目前超额准备金率在1.5%左右。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并不意味流动性收紧

超额存款准备金作为银行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其充裕程度的变化一直以来被作为衡量银行体系资金宽裕与否的重要指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是否会引发市场对银行体系资金面紧张程度的担忧呢?

对此,报告强调,随着现代支付体系的不断发展,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资金的清算速度,加之商业银行融入资金更加便利、流动性管理更加科学有效,银行对超额储备金储备需求逐渐降低,造成了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种下降并不意味者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和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报告分析认为,超额储备金率的趋势性下降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支付体系现代化大大缩短了资金清算占用时间,基本消除了在途资金摩擦,降低了其他资产转换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资金汇划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二是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有更方便的融资渠道,在需要资金时可以随时从市场融入资金,从而降低预防性需求;三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流动性影响因素,降低了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

“很显然,管理层希望通过对超额准备金率内涵及其变化的诠释释放政策信号,避免市场对信息的误读,以稳定市场预期。”中信证券研究团队相关分析师表示。

制度红利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需求

近年来,央行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释放出制度红利,也使得银行体系超额存款准备金需求明显降低。如双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给予商业银行在考核期内更加灵活摆布流动性的空间,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和自动质押融资工具使得商业银行在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时候能以合格资产为抵押从央行获得流动性支持,而公开市场操作频率从每周两次提高到每日操作,从制度上保障央行能够及时应对多种因素可能对流动性造成的冲击,及时释放政策信号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这些都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预防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