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当前发展区域经济最大的软肋是什么?

2017-08-09 16:43:37    中宏网  参与评论()人

中宏网8月9日电 (记者 武琪) 近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专题研讨会,论坛正式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出席研讨会并作了主题发言。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正式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魏建国以两个小故事作为发言开篇,直言中国当前急需一批世界顶级的区域专家。谈及现状,他表示从当前中国的区域专家组成特点来看是“两多两少”。一是政府官员多,顶尖的专业人士少;二是跨界人士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员少。

从研究成果来看,也是“三多三少”。一是虽然能够提出区域发展理论应对招数,但大部分的招数是短期的多,长期的少;二是所提出的应对解决当前区域性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般性的多,而创新的少。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区域发展研究的规则多、规律少。

谈及当前发展区域经济最大的软肋是什么时,魏建国表示,“关键的关键是缺乏创新理念。”对于有人评论称,我们的区域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和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20年这一观点,魏建国并不认同。他表示,“我认为差距不大,更重要的是应该追上去,差距只有在追的过程中逐步缩小。”

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想讲一个观点,中国当前急需一批世界顶级的区域专家。先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今年5月14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主持了晚宴,大会把我安排在陆克文、德维尔斯潘的桌上。陆克文问我是不是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提出了亚投行的倡议,我说不是,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但中央最后采纳了这个成果。他就很吃惊。他讲了一句话,他说“中国上得很快”,这句话可能只有我和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斯潘清楚。他是用法语讲的这句话。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这正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当前提出的区域性问题的高度评价,我也觉得可以从侧面看出外国的心态。

第二个小故事,在6月14日于美国举行的中美高端智库交流会上,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杰弗里·斯科特,他是TPP的始作俑者,他问我:“你们提出‘一带一路’是不是想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FTA?”我笑了笑,说不是,也不可能打造一个有65个国家参加的FTA。他提这个问题又说明什么呢?说明美国的智库正在看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看着中国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新的倡议。同时,也很担忧。

中国区域专家是否已达到像陆克文和杰弗里·斯科特所担忧的那样?我看还不够。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从当前中国的区域专家组成特点来看,是“两多两少”。一是政府官员多,顶尖的专业人士少;二是跨界人士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员少。从研究成果来看,也是“三多三少”。一是虽然能够提出区域发展理论应对招数,但大部分的招数是短期的多,长期的少;二是所提出的应对解决当前区域性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般性的多,而创新的少。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区域发展研究的规则多、规律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现在首先应该把这个问题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当务之急。前不久,习主席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班上提出“十九大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下一步,我们能不能提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国内外区域合作行动纲领呢?

第二,全球发展的需要。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峰会的致辞上说“当前全球有三个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如何解决当前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习主席提出了三个“大”,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也就是要把这两个观点融入区域研究。 有人比较悲观,认为我们的区域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和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20年。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差距不大,更重要的是应该追上去,差距只有在追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关于下一步如何解决,我提两点看法。

第一,有人问我当前发展区域经济最大的软肋是什么?有人说,区域经济是新兴的学科,只不过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中国更迟。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有人说,这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我认为也不是。如果说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我们也集中力量搞成功了“两弹一星”,为什么不能把区域经济研究用同样办法搞上去。还有人说缺乏资金、缺乏研究经费。我认为更不是。应该看到,从美国的机制体制和资金来看,也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高水平的。我认为关键的关键是缺乏创新理念。

可以这么说,区域学科从一开始就是创新的。20世纪40年代,沃尔特·艾萨德把区域创新提升为区域学科。正是因为这个创新,才使得艾萨德提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区域科学学会,第一个区域的研究所,第一本区域的科学杂志,第一种区域的分析方法。1958年,赫尔希曼提出核心边缘区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极化效应理论,在区域经济中,核心部门凭借扩张效应带动边缘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别。然而,实际上劳动力和资本都从边缘流向了核心,是扩大了地域差别。因此,他最后的理论创新是国家要干预。用创新的理论来提高当前区域研究领域的不足,这才是重中之重。

最后,用一段话来结束发言。当前,世界上多数人只是看到以后才相信,只有少数人会相信,尽管这个事物没有出现,但是他看到了。为此,在美国出现了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中国出现了马云、马化腾。世界上多数人只是遵循现有的答案在办事,只有少数人,尽管有现有的答案,但也在苦苦地追寻新的答案和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