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需要一个过程

2017-08-02 15:15:00    中宏网  参与评论()人

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需要一个过程。传统支付不会被移动支付取而代之,同样,“无现金”也不等于绝对的拒绝现金,而是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

  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生活方式

8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知名调研机构益普索等共同发布了《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报告首次通过大数据和用户调研方式全面呈现了人们的智慧生活全景图,揭秘智慧生活的城市、行业、用户画像。

报告数据显示,如果不带钱出门,高达84%的人表示很淡定,表示可以用手机支付。而只有4%的人表示不带现金部门肯定不行。

在现实中,水费、电费、燃气费、充值话费、旅行购票、日常购物都可以移动支付,漫步在大街小巷,拿出手机扫码支付已成为一种非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模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移动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地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不可否认,移动支付正在改变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其所带来便捷的同时,消费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更新和变化。

除此之外,移动支付也刷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国青年评选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多数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无现金城市”一定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尽管“无现金支付”短期内还是达不到全行业、全场景通行,但是发展的空间是极大的,同时也是值得肯定的。

“无现金社会”中被边缘化的那些人

移动支付发展到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从城市蔓延到乡村,从东部沿海扩散到中西部,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种出门只需带智能手机的生活方式又安全又方便。

但是,还要注意到,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无比接近于一人一台,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根据2016年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劳动人口之外,还有接近五个亿的老人和小孩,占到总人口的35%。

这些非劳动人口,尤其是占总人口比例16.7%的老年人,他们的社会生存技能和知识学习更新频率都已经非常低,对于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网约车、O2O餐饮、共享单车以及移动支付,他们几乎是手足无措的,他们只能困惑地应对这一切变化。

2014年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正酣,马云说因为的士司机享有打车软件们的补贴优惠,像他母亲这样的老年人利益受到了很大伤害,连基本的打车服务都享受不到了。

如果移动支付真的取代传统支付,那么,老年人会不会在“无现金社会”中遭遇不便甚至被边缘化?

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需要一个过程。传统支付不会被移动支付取而代之,同样,“无现金”也不等于绝对的拒绝现金,而是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消费者可以依据个人偏好选择适合的支付方式,达到真正的快捷、便利、人性化。多种支付方式应该是相互补充的作用。

  移动支付安全隐患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安全隐患问题也随之备受关注。

虽然由移动支付平台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还未见报道,但通过移动支付进行网络诈骗则频繁发生。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支付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缺少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导致对消费者的信息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给移动支付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妨碍了社会和谐稳定。

据悉,中国银联年初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不仅遭受支付欺诈的用户比例有所上升,受损金额也持续走高,其中约1/4的受调查者曾受骗,相比于去年的调查结果上升11%。其中,主要有支付敏感信息泄露、电信网络欺诈、免密盗刷等欺诈方式。

可见,移动支付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在这方面上当受骗,其本身存在的风险绝不容小觑。例如,之前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叫停的二维码支付,在重新被放开之后,如何保障安全更加令人关注。

如何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安全监测来实现风险防控,有效地保障客户利益。同时,应确保个人信息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存在泄露风险,尤其是要警惕业务外包导致第三方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风险。

除此之外,必须从技术上克服安全性、客户匿名性、业务合规性等一系列难题,为移动支付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乃至制度环境。(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