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农民辛苦种菜一年,为啥还是挣不到钱?

2017-07-19 13:42:57    富大集团张平  参与评论()人

现在人们去超市或菜市场买菜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蔬菜的价格已经接近肉类价格。甚至有的蔬菜只要打上“有机”标签,价格还要比肉类贵很多,难怪有人惊呼连蔬菜都快吃不起了。更有些城里人羡慕:现在的农民可真能赚钱啊!不如大家一起去乡下种菜吧。

不过,种地菜农们却感到很委屈,我们辛苦一整年,不仅要买种子、播种、施肥、打农药、收割,还要跟菜贩子讨价还价,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若是获得大丰收也只能赚几毛钱一斤,一年到头农民也赚不了几个钱。

一边是老百姓觉得农产品价格贵,一边是农民们叫苦说赚不到钱。长此以往,“蔬菜价高”和“谷贱伤农”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既会推高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为CPI指数上涨埋下隐患,又会严重打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那么,为啥农民辛苦种地却赚不了几个钱呢?

首先,农民种地要看天吃饭,无论种什么,遇到极端天气,比如干旱、水涝、虫害这种天灾,会直接导致收成大幅度下降,即使种了蔬菜大棚也可能被水淹掉,原来能收一千公斤的菜,现在只能收三百公斤了,这收入能不下降么。

再者,对农产品的形势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导致“菜贱伤农”。前些年大蒜价格出现飙升,于是大家一窝蜂的都去种了大蒜,结果导致大蒜产量翻了好几倍,供大于求,价格不仅没涨,反而比原来还要低很多。

笔者认为,很多农民的眼光一直放在过去或是当下,就是看不到未来,对于形势老是判断不准确,即使大丰收,也会产生“菜贱伤农”的怪现象。

再次,没有规模化生产。对于很多菜农来说,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种些蔬菜,产量也高不到哪里去,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这样会导致菜农的生产成本较高。

此外,菜农本身种地面积有限,供应量少,跟菜贩子没有议价的空间,你的菜只能比农产品基地卖得更加便宜。所以,分散种值成本要远比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生产的成本要高许多。

最后,农民没有找到合适的推销渠道。很多农民只知道种地种菜,有了收成却找不到合适的推销渠道,于是只能贱价卖给一些小商贩,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商,菜贩子贱价收到菜价之后,经过包装再高价转卖给超市、饭店或菜市场等场所。

既然菜农们没有赚到钱,那这钱究竟被谁赚去了呢?其实,蔬菜从田头到了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批发出去,到了市民的餐桌,最后的蔬菜消费环节,蔬菜的价格,就被翻了几倍。几个环节下来,从批发商至零售商,虽然都称赚钱难,甚至称没赚到钱,但实际上蔬菜被层层加价,市民又岂能买到相对便宜的蔬菜?

先简单举个例子,白萝卜田头价:0.2至0.3元——中间商再以0.5至0.6元出售——蔬菜批发市场批发价:0.7元至0.75元之间——1.流动蔬菜摊点:1.5至2元;2.农贸市场与超市:2元至2.5元之间。以上例子可以窥出,通过多个环节加价之后,蔬菜价格就不会再如田头价那样便宜了。

菜价高的原因找到了,蔬菜从农民手中流通到老百姓手里,每经手一个中间商,菜价就要涨一轮,不然中间商靠什么来赚钱呢?而经手过的中间商的环节越来越多,菜价也就越来越贵。那菜农如何做到辛苦种菜又能赚到钱,还不至于把终端的菜价抬得太高呢?

第一,规模化生产,使蔬菜生产基地对外更有定价权。现如今菜农各自在一小片土地上种田,不仅收成有限,而且成本高昂。而如果将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并采取规模化生产,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还可以对外拥有更大话语权。

第二,尽可能的砍掉中间环节,只要把蔬菜的中间环节去掉,菜农可以直接把蔬菜卖给终端市场的超市或大卖场,这样蔬菜就相当于只流通两次,便可走向市民餐桌。如此菜农赚到了钱,市民能买到便宜的菜价。

此外,在互联网上购物消费已成为流行,建议各蔬菜基地可以在网络上开设农产品直销网站,这样各种新鲜的蔬菜从农田通过物流订单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市民可得到实惠。

第三,千万不要盲目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这样的做法容易亏钱。各地的农科院要帮助农民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对近年来各种蔬菜的价格做好统计,也要对周围人种什么做个调查,预判出来未来什么蔬菜会受欢迎,最有可能卖出高价来。

正因为从田头到市民餐桌各道中间环节的层层加码,再加上农民由于分散化经营对农产品缺乏定价权,这才使农产品的价格被压得很低,而到消费终端之时,蔬菜价格就被翻了好几倍。现在只有砍掉各种中间环节,将田头新鲜蔬菜直接送到市民手中,这样农民能够赚取满意收入,市民也能获得又便宜又好吃的蔬菜。

本文由平说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观点犀利、时效性强,财经爱好者喜爱的内参!

分享到:

关键词:种菜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