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宋清辉:金融分业监管升级为统筹监管是大趋势

2017-07-17 09:43:02    宋清辉  参与评论()人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特别是2015年股灾,彻底暴露了分业监管模式的弊端。”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分业监管模式常常导致效率低下。“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证明了混业经营是大趋势,我国实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是现阶段出现很多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金融监管需从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否则监管的有效性会大幅降低。”

国际金融报记者 冀鹏茜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不出意外的话将是今日。作为中国金融业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会明确未来几年金融工作的定位,指明金融改革的方向。

由于本次会议召开在金融风险积聚的当前,舆论普遍认为会议重点将放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改革金融监管体制。诸多业内人士认为,现存的金融监管框架,已不适应当今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现实。如何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金融监管改革,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

历史曾选择了分业监管模式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分业监管。但受国外混业经营综合服务趋势的影响,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现象益发普遍,导致监管重叠、监管真空的问题越发严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研究室、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韩汉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尽管出现一些问题,分业监管模式的形成却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介绍,当前的中国金融监管模式,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形成的,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一律要与所属的证券、保险、信托等其他实体在人、财、物方面彻底脱钩。而真正确立分业监管模式,则是在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职能中分离,银监会成立,“一行三会”模式就此正式确立。

当然,“一行三会”也是历史的选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监管部门曾经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成为全能银行,开展混合经营,但后来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证券市场高风险业务,造成巨额不良贷款。监管部门不得不痛下决心,严禁商业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黄志龙说。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分业宋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