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召开 或将定调未来五年金融业

2017-07-12 17:34:13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这场会议关乎你我“钱途”

回看五年间,金融业变化万千。

国是直通车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或将于近期召开。高层维护金融安全之声言犹在耳,各行业监管风暴尚未落幕之际,这场会议将对中国金融业带来什么,无疑是各方关注焦点。

定 调

作为中国金融业最高规格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五年召开一次,此前共举行过四次。如果要用两个字形容这一会议,就是“定调”。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梳理发现,每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将敲定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并推出相应体制机制改革举措。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于1997年底,彼时整治亚洲金融危机,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官方决定对中国央行自身管理体制进行大规模变革,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从国有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随后举行的几次会议同样为金融发展指明道路。2002年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加强金融监管与国有银行改革的思路;2007年第三次会议在继续聚焦银行改革的同时,决定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2012年第四次会议则部署了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等八大任务。

今年以来,领导层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金融议题,更用一句“金融活,经济活”将金融摆在了经济工作突出位置,这一定位让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加受到关注。

回看五年间,金融业变化万千。新业态不断涌现,新风险潜滋暗长,行业发展有机遇亦不乏挑战。未来五年金融业如何“定调”,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风 险

如果要给当前中国金融领域找一个关键词,那八成会是“防风险”。原因很简单,领导层已不厌其烦地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翻看近年中国金融业发展成绩单,堪称成绩斐然。有数据为证: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6.51%增加至2016年的8.35%。就这一数字看来,可谓超英赶美。

乍看之下,金融行蓬勃发展,敢问风险何在?

“中国金融业扩张对规模的依赖性较强,尚未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和信用周期考验。”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近几年行业资金空转现象比较突出,社会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等领域,导致资产价格上涨,造成房地产泡沫,而制造业等实体部门经营困难、盈利水平下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风险,不止于此。部分金融机构热衷通道、同业、交易类业务,脱离真实需求进行自我创新、体内循环,这也容易形成金融泡沫,从而使金融系统自身风险上升。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则使得金融风险传递能力大大增强。

针对防风险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提出,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计,此次会议将针对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挥出重拳,实施“精准打击”。

中新社发 美堂漫画 摄

监 管

防风险,监管不能缺位。监管该怎么管?似乎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看法。

一方面,当前中国部分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在表内和表外、银行和非银行间进行资产和负债腾挪;另一方面,在大资管背景下,金融机构间混业经营已成现实,不同领域间风险容易交叉传染,引起共振。

随着这些现象对传统监管提出更高要求,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市场热议的监管体制改革路线,主要包括将金融监管和救助均内置于中央银行的“超级央行”模式、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纳入中央银行监管模式、“一行一会”监管模式、“一行两会”的“双峰”模式等。但对于改革路线孰优孰劣,各方意见难言统一。

不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谢平指出,事实上并不存在理论最优的金融监管模式。在他看来,监管关键要看其理念、功能是否能与权责对应。“如果能够对应,不论是合并还是分拆,都能实现监管功能。只要监管目标明确、严格执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就是最优金融监管模式。”

高层此前已明确提出,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要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央行近日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也对此有所提及,称将“从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差异入手,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

那么,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否会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到更高层面,现行分业监管模式与多方呼吁的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又能否有机结合,从而让监管体制更加顺畅,监管工作更加有效,市场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