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姜超:中国出口规模世界第一 但附加值占比都不算高

2017-07-12 09:25:04      参与评论()人

庞大出口背后,中国赚多少钱?——从iWatch的价值链说起

摘要: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出口贸易非常庞大,但贸易竞争力如何?具体到各行业当前在全球都处于什么位次?出口庞大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长期来看,“中国制造”未来会有哪些提升空间和投资机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价值链”。

何谓价值链?每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可能很多国家的不同企业都承担了某个环节的工作,对产品价值做出了贡献,整个链条就被叫做“价值链”。结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报告,售价349美元的iWatch,生产成本大约为83.7美元,绝大部分价值被苹果公司创造并拿走。在生产成本中,美国的公司贡献了接近40美元的价值,日本生产的储存器贡献7.2美元价值,中国生产的电池、附带配件等贡献的价值可能不足7美元,组装测试成本仅2.5美元。此外,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企业对iWatch价值也有贡献。了解价值链的概念以后就会发现,直接用出口金额来衡量就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而必须将进口的其它国家制造的元部件价值剔除掉,也就是用中国贡献的附加值占比来衡量出口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出口份额和附加值占比来审视一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从出口规模看,中国绝对第一!2016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分行业来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比在2009年超越欧盟以后稳居第一,份额达到33.7%。其中的电信设备和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出口份额均超过35%,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也在20%左右。从贸易伙伴角度看,我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在日本、美国和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25%、21%和20%。

但从附加值看,提升空间很大!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占比才能真正反映我国对出口商品贡献的价值,相当于衡量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到底挣了多少钱。根据OECD的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约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纺织服装的国内附加值占比也仅仅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无线电话机配件、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整体附加值比重只有45%,远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附加值占比都超过80%。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主要还是因为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例如,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依然有34%。

未来方向:技术进步,贸易升级。总结美、德、日的贸易发展轨迹:在一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时候,制造业竞争力会凸显出来,出口份额会不断提升;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国家的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该国出口份额会不断被侵蚀,领先地位逐渐被成本更低的国家取代;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实现产业和贸易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将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才能保持出口竞争力。尽管美、德、日的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始终处于全球前五以内的位置,原因在于三个经济体对人才、创新的重视,使得其高端制造业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但往前看,我们对中国贸易的未来并不悲观,同样存在很多投资机会。从短期来说,去年以来全球贸易回暖,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能从贸易改善中获益。长期来说,我国产业和贸易升级过程中,关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投资机会同样存在。

正文:

上周我们发布了一篇专题报告《出口改善,谁最受益?》,重点介绍了在全球经济回暖、贸易改善的情况下,国内对出口依赖、而外需改善又较多的行业最为受益。但从高频数据中我们也发现,近两年我国在全球的出口占比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下降,这有些令人担忧:是不是我国的出口竞争力边际下降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出口贸易从总量来看非常庞大,但贸易竞争力如何?具体到各行业当前在全球都处于什么位次?出口庞大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长期来看,“中国制造”未来会有哪些提升空间和投资机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价值链”。

1、何谓价值链?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一种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配送以及辅助活动往往并不是由一个国家完成的,甚至每个零部件的生产都不是来自单一一个国家,而是由多个国家的不同企业通力合作完成。每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可能很多国家的不同企业都承担了某个环节的工作,对产品价值做出了贡献,所以整个链条就被叫做“价值链”。

以最近两年比较火的苹果公司的iWatch产品为例,结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报告,iWatch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由美国苹果公司完成的,应用处理器、显示屏也来自美国,但储存器来自日本和美国,用户界面来自美国、奥地利,传感器来自意大利、法国等,电池组、附带配件以及组装测试主要来自中国。

每个国家的企业在整个链条中赚了多少钱呢?结合IHS iSuppli提供的截至2015年的数据,售价349美元的iWatch,其生产成本大约为83.7美元,约为总售价的24%。其中美国的公司生产的显示屏、应用处理器、蓝牙和无线等成本合计接近40美元,日本生产的储存器成本7.2美元,而中国生产的电池、附带配件等成本可能还不足7美元,组装测试成本仅2.5美元。再考虑到76%的利润和研发销售成本是由苹果公司完成的,整个iWatch价值的大头还是让美国人拿走了。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其中获取的价值相对较低,例如代工部分的成本占总售价的比重仅为0.7%,中国企业贡献的总价值也不足5%。

了解价值链的概念以后就会发现,用传统的出口数据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出口金额中,并没有将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其它经济体贡献的价值给剔除掉。以中国最近几年出口增长飞快的民用无人机为例,无人机核心部件云台、以及最终的装配和销售都是由中国企业完成的,但另一类核心部件——主控芯片则是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无人机的出口金额来衡量就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而必须将进口的其它国家制造的元部件价值剔除掉,也就是用中国贡献的附加值占比来衡量出口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从出口份额和附加值占比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审视一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看看二者的区别。

2、从出口规模看,中国绝对第一!

2016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近二十年我国出口持续扩张,1996年时出口总规模仅为1510亿美元,2016年已经达到2.1万亿美元。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陆续超越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出口大国,并在2009年至今连续保持全球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

从具体产品来看,我国有很多产品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位居首位。根据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截至2015年全球5579种出口商品中,我国有1762项产品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这一数值远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美国和德国。

分行业来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尽管机械和交通设备行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二,略逊欧盟一筹,但从具体细项看,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比在2009年超越欧盟以后稳居第一,份额达到33.7%。其中的电信设备和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出口份额均超过35%,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也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