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多家在华韩企陷入矛盾:亏损严重,但不敢放弃中国市场

2017-07-11 11:09:23  唐亮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华经营的韩国企业日子有点不太好过。根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于执意部署THAAD,在华经营的韩企普遍陷入亏损的困境。其中,“失血”最多的是现代KIA汽车,仅20171月到6月就损失了50000亿韩元(约合295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尤其是从3月份以后,销量连续4个月下跌50%以上,半年总销量不到43万辆,一夜回到8年前。而2016KIA在华总销量是179万辆。


多家在华韩企陷入矛盾:亏损严重,但不敢放弃中国市场

 

严重依赖韩国电视剧和偶像进行品牌传播的化妆品行业更是成为“重灾区”。韩国最大化妆品集团爱茉莉太平洋一季度业绩惨遭“开门黑”,二季度整体销售额1.2944万亿韩元(约合76.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0%以上,净利润则同比减少48.2%,仅为1247亿韩元(约合7.36亿人民币)。要知道,爱茉莉太平洋原本制订了“亚洲之美”战略,企图借助韩流在大陆的横扫而尽享“趋势红利”,甚至将2020年销售额调高到12万亿韩元(约合708亿人民币),但由于韩国当局无视邻国的核心战略利益,激起民众的反对,韩星在大陆基本“绝迹”。屋漏偏逢连夜雨,爱茉莉太平洋的2批次产品和3种化妆品由于种种问题而被查出不合格,更是重创了这个品牌。

 

多家在华韩企陷入矛盾:亏损严重,但不敢放弃中国市场

 

  乐天玛特在华99家店面有87家正在停业整顿,一个月的销售损失就达1000亿韩元(约合5.9亿人民币),而从3月到6月总损失高达59亿人民币。乐天方面声称“如今面临创业以来最大一次生死危机”。

 

  汽车和零售业不景气,零食品牌好丽友也不能幸免,20175月,该品牌在华的4家工厂销售额同比骤降40%。而在华销售情况的恶化,也波及了韩国国内经济。截至20175月,对华零部件出口同比锐降33%,出口额还不到16亿美元,开工率也降低到40%。包括免税店在内的爱茉莉销售额同比减少17%,营业利润则同比骤减55%

 

  不过,虽然在华业务陷入困境,但韩国企业亏损再严重也不敢放弃中国市场。主要原因就是大陆市场是韩企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拥有世界上消费能力最强的用户人群,而且很多品牌在华有多年沉淀和积累,一旦退出则前功尽弃,沉没成本过高。更何况,在这段销售业绩不佳的时间段,韩企也可以好好反省一下,调整企业内部流程和组织架构,更好地贴近当地实际和消费者,提升品牌在大陆市场的形象与认可度。同时,韩企也非常善于抓住“反周期”的机会,为未来市场的爆发而蓄力。因此,现状似乎呈现一个悖论,一方面亏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来华投资设厂:

 

  专门生产医用检波器的韩企DRTech在沧州建厂这也是该公司在海外的首家工厂。通过本土化战略,2017年的出口比重有望由去年的61%增至80%

 

  韩国家具品牌Hanssem投资100亿韩元(约合5900万人民币)在上海设立卖场,营业面积达1.2561万平方米,将于8月开业。公司计划以上海为中心,力争在华创造超过3.5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韩国洗涤剂品牌e-seje也加快了在华布局,将于8月在广州设立法人。计划将销售额中的出口比重提升到10%。该公司负责人直言不讳指出:大陆市场购买力非常巨大,根本无法放弃。因此决定将大陆作为进军海外的桥头堡,好好经营品牌。

 

  讽刺的是,由于大陆游客自发的抵制,70%收入都依赖于此的韩国国内免税店利润惨不忍睹,3个月内损失了35亿人民币的收入,这反而促使严重依赖免税店渠道的韩系化妆品品牌积极来华开拓大陆市场。

 

  在3月和4月,SNP引进9款新品,还开设了某东旗舰店;NR在华开设了60家单品牌店,占海外市场的40%;珂莱欧选择与广州企业组成合资公司,更多考虑本地消费者的需求;更多的韩企正加快布局中国线上线下市场,不仅大力开拓线上渠道,还携手共享单车启动公益项目,以期吸年轻粉丝。LG的高端自然发酵化妆品苏秘37°在深圳开启首柜……今年1-4月,韩国品牌申请卫生行政许可总数为2199件,占总数的33.8%,明显吸取了教训,开始遵守所在国的规矩。

 

  而另外一些韩企则更聪明,开始通过举办慈善活动等方式融入本土,以此来获得民众的支持与谅解。76日,四川韩国商会举办2017年企业责任论坛,30多家韩企和多位侨民宣布向茂县山体高位垮塌受灾地区捐款16万元人民币。金额多少在其次,主要是这个“共渡难关”的义举很暖心,民心相通之后,才是商业拓展。这比青瓦台强硬地要求取消所谓的“限制措施”要高明不少。对吃软不吃硬的民族来说,韩企和韩国人把姿态放低一点,看起来才舒服。

 

  今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也是在华韩企经营方式的一个分水岭。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韩企在地方能够享受到“超国民待遇”,而随着大陆企业的崛起,加上民众抵制THAAD这个契机,韩企需要调整心态,端正位置,认真面对和处理诸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商务成本(水、电、租金等)上涨、监管日趋完善等新形势和新变化,尊重大陆的法律法规,尊重民意,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重新站到公平的起跑线前。(完)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自新京报、澎湃新闻、投资界、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网、界面、观察者网、第一财经等。本文不代表中华网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华网财经”。)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唐亮 C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