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社科院专家:股市波动潜在风险 或“挤出”实体经济

2017-07-11 09:04:4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参与评论()人

股市波动潜在风险:“挤出”实体经济

□本报实习记者 崔小粟

10日,在“中国金融业高增长:逻辑与风险”报告联合发布会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王振霞指出,从股市因素看,股市扩容与股价波动是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提高的重要原因。股票市场既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也蕴含着剧烈波动风险以及对实体经济投资的“挤出”,其根源是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率的差异。

应该在抑制证券市场泡沫的基础上,不断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提高实体经济盈利水平。同时,资产价格与实体价格之间的走势不一致导致货币政策制定难度加大,如何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制定的规则中,是宏观调控政策改革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预防过度金融化“挤出”实体经济

2005年至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两轮明显涨跌行情,即2007年明显上涨后的急剧下跌,以及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上涨之后的急剧下跌。这两轮行情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当年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和波动。

王振霞称,股票指数、股市交易量、资产市场相关收入等指标的波动趋势,与金融业增加值波动趋势保持高度一致。但股市的繁荣和景气,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影响呈现分化趋势:2005年至2015年间,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明显快于全部A股的平均水平;但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并未受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王振霞认为,2015年股市上涨无论是从指数变化、印花税还是手续费佣金等指标的增长率来看,均没有2007年上涨明显。但是,2015年股市上涨推高金融业增加值,从而提高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表现明显。

王振霞称,股市剧烈波动具有“挤出”实体经济的潜在风险。一方面,沪深两市交易规模增长不连续且单边市场不可持续,导致高交易规模对未来形成高基数,一旦交易活跃程度下降,必将导致股市对金融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甚至可能形成负的贡献;另一方面,股市交易的火爆导致企业有动力将更多资金投入虚拟经济领域,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体内循环”,从而挤出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