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全链条监管正本清源 资本市场显现新动向

2017-06-23 10:11:24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从拒绝“带病申报”到重罚“忽悠式重组”,从紧盯超高送转到约束大股东减持……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监管举措,贯穿证券市场从发行到退市的生命周期。

监管全链条趋严,诸多新动向的显现,也让参与各方用期待的目光注视资本市场。

监管剑指积年旧疴“降温退潮”来袭

去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密集出台多项监管举措,覆盖从申请首发上市、再融资、资产重组、减持、举牌、分配到退市的上市公司全生命周期。

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直指资本市场积年沉疴的监管举措呈现“多、细、严、密、紧”的显著特征,也传递出“整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强烈信号。

监管全链条从严之下,证券市场出现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新动向。

首先,常态化发行拒绝“带病申报”。

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227家企业IPO、814家上市公司增发,首次公开募股和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五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上市新股已达230多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合计募资逾千亿元。在拒绝“带病申报”的监管思路下,IPO通过率较上年大幅下降。

其次,并购重组趋于理性,“高送转”炒作降温。

针对“忽悠式重组”等并购重组乱象,监管层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重组上市认定标准,通过取消重组上市配套融资等手段完善配套监管措施,强化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问责力度。针对部分上市公司不合理高送转,特别是“配套”大股东减持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公开发声、交易所发函问询等方式进行持续关注。

业界评价认为,在监管层的引导下,今年以来并购重组趋于理性。以往高送转概念股受到资金追捧的情况也出现明显改观,自3月23日上摸年内高点至6月22日收盘,高送转指数累计跌幅高达逾17%。

再次,非理性定增退烧。

针对定增市场存在的频繁融资、过度融资、利用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套利等行为,监管层修订《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引导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39家券商承销了136个增发项目,募集资金共计2370.29亿元,同比下滑27.49%。上市公司停止实施或修改定增方案的情形也频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