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周小川年中重磅讲话 力挺的居然不是人民币(3)

2017-06-20 17:47:15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周小川行长还回应一个问题,从全球视角来讲,尤其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什么样的金融体制能够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在摸索,国际上也在摸索。

我们需要做市场化的改革,把利率体制、汇率体制各个方面完善,同时也涉及到开放。金融机构的开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过去中国金融机构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在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也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在全球呈现一定的保护主义情况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将坚持全球化的方向,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既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全球经济也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周小川演讲全文: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

——周小川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7年陆家嘴论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参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在此过程中,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我想结合对国际国内的有关经验和背景,就对外开放问题谈几点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制造业开放让中国成长为世界工厂

制造业在我国开放较早,早期也有争议,但相对易于形成共识,使制造业成为开放充分的产业。对制造业开放的一条观察是,较早参与开放和竞争的大多数行业最终都发展壮大得快、竞争力强。开放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进程,通过市场和竞争机制带来优化配置。

具体来说,在“引进来”方面,开放通过进口和引进国外企业到国内投资办厂,与国内企业形成竞争。回想改革开放之前,国内企业就没有来自外资企业竞争,只面临少量的国内竞争。参与竞争给工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压力和进步。

在“走出去”方面,通过出口和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始时国内企业也不大参与国际竞争,出口也只是一些大宗资源类产品。80年代,很少有人相信中国制成品出口能有什么太大的前途。然而对外开放后,从加工贸易到工业制成品都参与国际竞争,随后“走出去”办企业,中国的制造业和企业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快速发展,中国成长为全球制造业强国、世界工厂,不少领域正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