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华强北折叠丨手机学徒、潮汕老板和剑桥工程师的命运路口

2017-06-20 09:38:1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我也是做过富士康,准备去华强北,能不能加个微信。”

22岁的重庆人张宇在发出这条消息后,只身来到深圳华强北。他站在中国的电子第一街,坊间传说的山寨之都、电子界的莆田系、中国民间手机维修大军的黄埔军校。

张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手机技术,全国各地年轻人都涌向这里。他们互相打听哪里能学到真的技术,一个月要付几千学费,能不能获得华强北的货源渠道,熬出头的回报有多丰厚。

闯荡华强北的年轻人。  澎湃新闻记者 蒋晨悦 图

淘金场已经分裂成不同空间

一个月后张宇发现,华强北野蛮生长的淘金场已经分裂成不同空间:山寨机垂死未死,巨大的交易市场退缩到华强南的居民楼中;一批来自剑桥、帝国理工等名校的研发者,占领了华强北的新楼与空中花园,怀抱震慑硅谷的希望研发产品;而张宇所追随的传说,那些第一批在华强北致富的草根,一手筑起了这座山寨之城的前辈,在人去楼空的商铺里杳无踪迹。

2017年6月,封街重开后的华强北告诉张宇,在此改变命运的途径只剩一条:学门新手艺。

最初站在命运的起点时,深圳、华强北、张宇的手中都一样没有几个筹码。

1979年,南海边与香港一衣带水的小渔村更名深圳。同年,因军费削减而面临困境的粤北兵工厂迁入新区,取名华强,寓意“中华强大”。工厂附近的一条道路以公司为名,成为华强路。1980年,深圳划为特区,当时的国家电子工业部派人南下发展电子工业。中航技、华强集团、赛格电子三家国企鼎立,华强北电子工业区渐成气候。

此后三十余年间,这条南北930米的街道,崛起了“华强北”的地理概念。街道东西辐射1560米,1.4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四十余座密集的市场、甚至居民楼中都藏有商铺和作坊。

2004年4月21日,深圳市,华强北路华强集团(华强电子世界)大厦是销售电子产品的集散地。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张宇决意用青春赌华强北,深圳说:“来了就是深圳人”。华强北曾是这句话的注脚,不看学历,不问出身。一米长的柜台,能走出数十个草根亿万富翁,富士康的流水线经历不逊于大学文凭,腾讯、同洲电子在这里起步。

1999年,命运早已把兴衰伏笔一同埋下

华强北也改变了汕头人洪钦的命运——1999年,他十几岁年纪,第一次在华强北卖手机。那一年国产手机约70万部,全球手机销量2.8亿部。

但洪钦坚信不疑,未来十三亿中国人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台手机。

1999年是个标志性的年份,在这一年,诺基亚未死,塞班系统正红,诺基亚功能机3310发布,这款手机也成了“不死传说”。

此后5年间,“不死传说”共计卖出了1.36亿台,以历经千摔万砸仍然能够开机使用而名垂手机史。

当时,属于王者荣耀和愤怒的小鸟的智能机时代还未开启,最经典的手机游戏是贪吃蛇——人们曾那么热衷于控制小屏幕上的一条小蛇,吞下一个个方形色块,越来越长,最终触到屏幕边界或自咬尾巴而死。华强北也日渐膨胀,水货与山寨渐渐成为华强北的代名词,十多年之后贪欲反咬的那一日,仿佛太过遥远而无人预见。

在那股大浪中,洪钦没有赌错。彼时工业制造成本上升,华强北的电子工厂已经外迁,厂房时期的几栋仓库改造成为商铺。深圳是全国最靠近香港、贸易最大胆的口岸。北京、上海、全国二三线省会的手机经销商涌入华强北寻找进货渠道。第一家挤不进去,就去挤第二家,挤第三家,直到能够找到一家合作的上游货源。一时间全国手机出于华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