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快速发展的科研与大众化的技术(2)

2017-06-17 13:28:45    人民中国  参与评论()人

中国的大学和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大学生大部分进理工科学习,日本大致文理各占一半。正常情况下,中国每年大致有500万左右人的人进入到了工程师、技术员的队伍中,这相当于普通国家一国的人口。将近四十年来的大学教育,让中国在2014年其科研人员的总数已经高达7512万人(科技部发表数字),比美国至少要多出1000万人。

中国的科研经费变化同样很大,2010年研发(R&D)经费为7062亿元,2014年已经增加了近一倍,达13015亿元(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折合约21万亿日元)。按经产省发表的相关数字,中国的研发总费用该是日本的1倍以上。

有了较为丰富的科研费用后,中国这些年在计算机、数学、化学、材料学及工学方面论文数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第一,今后在主要科研领域将与美国并驾齐驱,个别领域超越美国该不会很难。

当然,就像日本媒体反复报道过的,确实有一些中国的科研人员论文造假。中国研发的独创性等等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14年前,笔者刚刚回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对日本的科研、技术比较了解,尽管对中国5年、10年后的科研进步有过一些评价,但现在看来,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应该说,今后数年中国的科研发展该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推进,超乎想象的内容可能会更多。

大众化的制造技术

也同样是14年前,刚刚回到北京时,不经意间发现购买的所有家电全是日系品牌的。但十余年过去后,该换新的家电时,除了相机还保留着使用日系品牌的习惯外,其他数码产品、家电还能接着选购的日系品牌已经不多。

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是价格机制让日系品牌在中国出现了退缩现象,但笔者的经验似乎和价格没有多大的关系。日本媒体喜欢把印度描绘成中国的宿敌,但去印度看看,中国的手机在印度相当的流行,不仅手机,中国手机中最常使用的那些APP,中国的家电等等,在印度同样流行。该是大众化的制造技术,这个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中国家电、数码产品有了在市场上占据要津的机会。

在日本采访,总是听政治家谈日本的“高技术”,翻译成中文可以是“高质量技术”,或者是“高评价技术”,也可以是“高成本技术”。一个“高”字,能否对应迅速崛起的中国科研、不断进步的中国制造业?笔者不得而知。笔者只是觉得,日本的“高”如果能打磨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大概得到的该是双赢。但不论怎么听,最终从语感上得到的也还是对中国的“差别化”,少了“指导”、“合作”、“共同进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