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地方基建融资告急:中国试点收费公路专项债

2017-06-11 08:33:42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中国基建的融资渠道正在变化。

传统融资渠道的压力正在不断增加,这种压力来自于债市、信贷利率攀升以及财政体系的监管加强——财政部的监管文件又一次明确了地方PPP模式和投资基金不得违法违规变相举债的原则,同时对于政府采购服务进行了规范。

新的渠道也正在尝试被打通。接近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财政部与交通部正在制定一份有关收费公路专项债的管理条例,这是一种针对收费公路的政府专项债券,目前选择了部分省市作为试点。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总额度为730亿元。而在5月16日,一份有关土地储备专项债的文件也刚刚发布。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些缺乏资金、土地储备的地方融资平台已经首先感觉到了压力,中部一省的市级融资平台在2017年上半年刚刚经历了一次资金短缺,最终通过银行间债券缓解了压力。

在一位东部城商行信贷部门的负责人看来,未来半年这种压力还会持续加大。在过去的数年时间中,这位负责人所在的部门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了大量的贷款。

实际上,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一般是以一年为期,这意味着今年地方融资平台使用的是去年的资金,今年的资金压力将会在未来半年时间中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目前还有些投资平台还挺乐观,他们还在等成本下降,但是有些反应快的平台已经把以往签订的信贷合同余款提走了,尽管利率比以前还是要高。”上述负责人表示。

形势的变化让一些省份的基建投资受到影响,中部一省份截至目前完成的交通基建投资尚不足年初制定计划的五分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融资压力增加对于基建投资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今年工业投资呈现较快增长,整个固定投资的预判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目前融资压力的提升可以被视为一种倒逼,能够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完成最终的市场化改革,包括进一步明确与地方政府的责权利关系。”吴亚平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渠道缩减

一连串的财政监管正在缩减此前地方基建融资依赖的不合规渠道。

2017年5月初,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即50号文),在这份文件中再一次明确了PPP模式和地方投资基金中不得违法违规变相举债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