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金融业统一标准应对行业新风险(2)

2017-06-09 08:44:4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危机重演,部分国家推广了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提升了金融体系的透明度。LEI为每一家参与金融交易的法人机构分配唯一身份识别编码,并制定了标准化的数据报送准则。交易各方须严格按准则及时提交并更新相关信息,任何获得LEI编码的法人机构都可以获取其交易对手的相关信息。LEI打破了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子部门之间的界限,使跨部门风险的穿透式监管在技术上变得可行。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国际经济,金融业双向开放水平将不断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将加强海外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国内金融市场也将进一步提高对境外机构开放水平。金融业双向开放,也需要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或主导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建设瞄准四大重点

针对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隐患,《规划》提出,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

具体来看,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要科学划分金融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布局,在涉及金融安全等方面,探索制定若干强制性标准。加快金融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重点研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金融风险防控等需要加强多部门统筹协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金融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有四大重点。分别针对产品、基础设施、统计和监管风控。

在金融产品与服务标准方面,要统筹制定资产管理等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标准。制修订网上银行、银团贷款、绿色信贷等银行业标准。针对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标准,《规划》提出了统筹制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标准。加强金融科技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标准研制。

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协调办公室副主任苟文均认为,目前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分散,缺乏统筹协调,而且场内与场外、不同金融基础设施之间互联互通不畅,信息登记系统也处于分割状态,给监管带来了困难。

对于金融基础设施标准,《规划》提出要统筹制修订支付清算、金融资产登记托管、银行间市场、征信、反洗钱、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标准。构建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探索数字货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修订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的数据模型、信息交换、信息系统、软件测试等信息技术标准。制修订人民币真伪鉴定等印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