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知名博导“技术诈骗” 致河北商人损失超2亿元

2017-06-05 11:11:00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天津大学知名博导“技术诈骗”致河北商人损失超2亿元

【环球网报道记者陈进】4年投入2.6亿元,却被告知企业核心技术涉嫌造假,河北商人王增良将无奈与天津大学对簿公堂,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场闹剧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场,又将牵扯出什么骇人听闻的故事,整个事件目前正在复盘中。

庭审判决引出科技骗局

2016年7月,作为曾出资推动天津大学张卫江团队攻克硼同位素分离技术的企业,天津锟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锟桥公司”)在获悉该技术“取得成功”并被高价转让给河北商人王增良后,将天津大学诉诸法院,试图通过司法渠道主张利益分成。王增良作为第三人出庭。

庭审中,天津大学出具一份盖有学校公章的《硼同位素技术成功产业化技术可行性论证的专家意见书》称,该校科研院认定硼同位素分离技术尚不成熟,不具备成果产业化的充分条件。

这份意见书让锟桥公司感到费解,因为关于天津大学与王增良硼同位素分离技术项目合作的新闻报道彼时已是铺天盖地。

这份意见书也让庭审现场的王增良感到一阵眩晕。因为在几年前,他也曾看到过一份天津大学出具的鉴定报告,不过,那份报告宣称硼同位素分离技术“中试”已经取得成功,且具备了产业化的充分条件。

同一项技术,天津大学却出具了前后完全矛盾的两份证明。王增良此时意识到,他可能陷入了一场科技骗局。

王增良经营煤矿和碳素制品起家,2012年,在经过在反复沟通、深入了解后,王增良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随即决定从天津大学购买该技术专利并投资生产。

2012年7月,河北卡布尔碳素制品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卡布尔公司”)与天津大学签订《硼同位素分离技术转让合作意向书》约定,卡布尔公司负责简称该项目的产业化装置投资,天津大学负责提供生产技术,张卫江及其博士徐姣作为项目技术持有人和联系人,负责技术交付、技术指导工作。合同还约定,技术转让费为3000万元,分5期支付。

环球网财经注意到,在这份技术转让合作意向书上面,天津大学加盖了公章,张卫江在上面签了名。2012年9月24日,王增良代卡布尔公司向天津大学支付技术转让费600万元。支付凭证显示,收款户为“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