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关村管委会委员挂职保定副市长:输送运营理念(2)

2017-06-02 11:33:15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作为从中关村走出来的干部,刘航主动向保定市领导请缨“多做几个专项”。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对方对他的要求和期望更高,直接让他分管市工信局,工作重心不是“辅助”,而是更多地“介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工作,协调中关村的项目、资源与保定对接。

初秋,天意渐凉,然而刘航的挂职生活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输送中关村优质资源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这座距离北京只有130公里的城市,承担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作用。

在刘航看来,保定创新创业的氛围很浓。除了充沛的人才资源外,这里的人力成本也比北京低了不少。“很多在北京中关村的企业,每年要支出六七十万的经费聘请一个工程师,而在保定,二三十万就搞定了。”

挂职期间,刘航作为北京与保定中关村两个平台之间的纽带,牵头跟进了多个项目的推进和落地。比如刚到保定不久,他就组织了一场节能环保产业对接会,把北京中关村节能环保产业联盟的企业带到保定,与当地成立不久的产业联盟进行对接,目前已有部分项目正式展开了合作。

此外,为了推进中关村技术转移服务落户保定,刘航还引荐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与保定的企业进行对接,面向后者提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估等服务。目前,已签署和正在酝酿的合作协议达到20个。

雄安新区设立后,他又瞄准当地1000多家服装制造企业的“双创”潜力,力图为其搭建“互联网+”平台,做大数据服务。“我们通过中关村北服时尚产业园,把北京服装学院的品牌和设计资源对接到当地,希望推动容城的服装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搭建“双创”对接平台

挂职至今,刘航最大的感触是,保定不缺优秀干部,缺的是协同发展的纽带。“协同发展中交通、生态和产业的三个‘率先突破’,背后都是人的协同。人和人不熟,效率自然无法提高。”他说,派挂职干部对接,就是需要他们多做协同发展的增量,多疏通渠道,多搭建平台,让对方体会到协同的作用。

“我一直在讲,协调中关村资源落地,不仅仅是几个项目。‘双创’生态对接好,项目自然就来了。”在刘航看来,中关村和保定的对接,最关键的是创新创业生态的对接。“对接不光是开窗口,更是组建整套服务体系,把创新创业的生态搭建起来,才能使协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航介绍说,目前保定正在和中关村开展“大手笔”的合作。保定中关村创业中心两栋6万平方米大楼,目前已入驻80余家企业,其中一部分由北京直接“空降”到当地。而该中心的运营团队,就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派驻的人马,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中关村创业孵化器、产学研一条龙等一整套的运营理念完全在保定落地。

回想初来挂职时自己在临时党支部会上的表态,刘航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中关村的运营理念输送到保定,就是我最值得回忆的工作足迹。”(本报记者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