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一个国家的逆袭:德国制造原本是臭名昭著的山寨货

2017-05-25 10:13:21    智谷趋势  参与评论()人

◎来源 | JIC投资观察(JICTIMES)

谁没有点黑历史

刚刚公布的今年4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落。PMI为51.2%,是去年11月以来最低。制造业PMI的大幅回落或预示工业增加值回落。

这说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并没有脱出困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成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

谈及实体经济,德国制造总归是绕不开的话题。其实,“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没有比较的必要,毕竟“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是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社会体系。正因历史沿革与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中国自有一套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信德国,得永生”的盲目崇拜,实则是一种弱者的自卑心态。

其实,“德国制造”并非含着金钥匙出身,其成功,着实是一场逆袭大戏。

01

从山寨到品牌

如今,“德国制造”听起来很牛,但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那名声很臭,是廉价与劣质的代名词。“厚颜无耻”,是当时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

那时候,大英帝国是最先工业化的国家,它的产品,代表着工艺和技术的尖端。“买英国货”(Buy British),在当时,不仅是人所尽知的时髦语言,还是一种富有的象征。

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百端待举,经济需要腾飞,而世界市场不易进入。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依靠廉价销售冲击市场。

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标志,产品从材料、工艺到质量,都很差劲,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一顶不光彩的帽子。

德国人心里憋着气,他们很想弄清楚,那个日不落岛国,到底有什么神力?于是,他们派出众多经济间谍,在高等学府中下午茶的餐桌旁,晃动着许多身影,流利的英语中,带着日耳曼口音。

比如那位斯诺普(Schroop)先生,是一个见人就笑、态度友好的翩翩绅士,自称只是私下对钢铁制造感点兴趣的一介草民,但其话题和谈话对象的选择,却总与最新的炼钢技术有关。他的真实身份,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德国钢铁伯爵和兵工巨头克鲁勃(Alfred Krupp)。

关键词:德国遗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