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金融机构要能适应“紧”日子

2017-05-18 10:07:32      参与评论()人

项峥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面临资金面和金融监管双趋紧的经营环境,既有资产负债结构和盈利模式将迎来较大调整,而金融风险出清也势必影响到金融机构经营。从全球层面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出现了拐点;同时过于宽松的政策环境,不仅推高了资产价格,而且也增加了潜在通货膨胀的风险。从国内看,我国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环境趋严,近期金融市场利率中枢已经出现不小抬升,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这些情况表明,金融机构必须要主动适应政策环境变化,学会在“紧”日子中稳健经营,在防风险前提下提升核心竞争力。

因为债券利率上升,今年以来有不少债券取消发行,而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继续释放。综合来看,我国金融市场资金面整体稳中趋紧,这是金融去杠杆过程的必然要求。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行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同时,金融乱象也四处丛生,金融风险不断聚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追逐“以钱生钱”游戏盛行,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和资产泡沫,一定程度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威胁到系统性、区域性金融稳定。以屡禁不止的票据违规业务为例,现行票据法律法规陈旧,制定于上世纪末,顶格几十万元的行政处罚相对高达亿元违规业务盈利而言微不足道。近年来,我国金融同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和发展极为迅速,已经具备了冲击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系统性影响力。只要金融监管政策稍有放松,相关不合规、高风险业务就以成千甚至上万亿元规模扩张,显著增加了金融市场运行风险。与此同时,正规金融机构各种操作风险事件频发,内控机制形同虚设,社会影响恶劣。互联网金融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高度融合,动辄爆发上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金融大案。当前我国金融业正掀起治理乱象、防控风险的监管风暴,金融监管部门不仅处罚力度加大,而且处罚节奏也明显加快,仅今年一季度对违规机构的处罚金额就已高达数十亿元。这些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相继出现“钱荒”、“钱紧”、“资产荒”、“房贷热”现象,既反映出金融市场风险的高度聚集,也充分表明当前我国强化金融监管的紧迫性。

金融市场资金面和金融监管“双紧”的环境将对金融机构经营带来巨大冲击。一是营业收入增长出现拐点。据2017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季度报告,部分银行营业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从收入结构分析主要是投资收益下降较为明显。为维持利润增长,金融机构主动控制支出的意愿强烈,未来金融机构员工收入增幅可能会放缓。二是净息差受到挤压。2016年以来,同业资产增长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主要亮点。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处于“资产荒”状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而可投资资产供应相对较少,部分金融机构将同业资金配置于期限较长的低息资产。2016年四季度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从“资产荒”急剧转向“资金荒”,同业负债成本调整速度较快,而同业资产价格调整明显滞后,导致同业业务利差进一步收窄。同时,表内资金来源成本也进一步上升,而贷款企业接受利率调整相对滞后,特别是部分大企业取消债券市场发行后转向银行贷款,也一定程度阻碍贷款利率的上升。三是资产质量风险和管理压力上升。在商业银行加快坏账处理和贷款核销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很难说当前金融体系资产质量已经出现了拐点,特别是随着过去违规隐匿不良资产的做法无法持续,向表内回归的可能性也在上升。资产管理业务统一监管的大环境下,表外理财资产质量需要高度关注。这些情况表明,金融机构不仅要适应资金面和金融监管“双趋紧”的经营环境,而且还要顺应政策环境变化加大主动调整力度,重经营质量轻规模增长,重流动性、风险管理轻业务指标,重合规轻激励等,有可能成为金融机构新的经营转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