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斥资逾9亿元 中行“再下乡”加码农村金融(2)

2017-05-12 14:37:02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可发挥“批量化”优势

事实上,中行加快布局村镇银行领域也源于其对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自然人、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银行共同发起,在县(区)域及以下地区设立的主要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6年12月,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开始试点探索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历了10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发起主体不断增加,股权结构日益多元化,机构布局也不断向中西部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村镇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20.6%,流动性比例69.5%,不良贷款率1.8%,拨备覆盖率218.2%,拨贷比3.9%,整体发展质量良好,风险可控。

中银富登数据则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辖存款余额为202.2亿元,较年初增长51.4亿元,同比增幅34%;全辖贷款余额为185.1亿元,较年初增长32.7亿元,同比增幅21%;全辖不良率为1.7%,保持在合理水平,拨贷比3.55%,拨备覆盖率209%。

“相比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农信社优势在于其长期扎根于农村,网点和客户数量多,也比较了解客户需求。与之相比,村镇银行的优势在于能够组合金融工具,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集中经营。两者之间能够发挥互补作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一位村镇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实际上,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是设立村镇银行的一种主流方式。上述人士表示,批量化的优势在于能够集约化管理,且效率更高,并建立起一套农村金融业务标准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我国村镇银行整体经营分化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县域经济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去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的出台,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释放了新活力,也为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不过,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曾指出,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水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机构间差异明显。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323家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上,合计资产规模6257亿元,合计占全国村镇银行资产规模总额的58%。其中,98家超过20亿元,13家超过50亿元;剩余1089家村镇银行,占全国组建村镇银行数量的77%,资产规模仅占全国村镇银行总额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