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美联储变得越来越“话痨”,如此喋喋不休是为哪般?

2017-05-11 09:33:29    搜狐媒体平台  参与评论()人

汇通网5月10日讯——许多交易人士近年来的一大感受是:美联储高层官员的“话”似乎越来越多了,讲话频次越来越高,令投资者“耳”不暇接。而大数据统计则告诉大家,这一状况并不是错觉,相比起多年之前,美联储高管的公开讲话确实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了。

德意志银行首席国际经济学家斯洛克(Torsten Slok)的统计分析显示,早在1996年时,平均每一位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市场委员会成员在一年中只会公开讲话4次,但到了2016年,其讲话的频度已经达到了每年14次,即每一位理事委员平均在间隔不足4周的时间内就会公开亮相一次。

而斯洛克指出,对于市场交易人士来说,这一变化的影响极其可观,眼下,美联储官员通过公开政策沟通所释放的信息,就足以把大家“淹没”在其中。而更糟糕的是,不同官员之间,甚至同一位官员在不同场合都可能释放出截然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信息,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分析解读。

但该行的分析师却也指出,客观上来说,美联储的这一变化确实已经令其政策变得更加透明,与外界的沟通也更加顺畅,这从而也减小了市场情绪的过度波动,对于整体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而分析师指出,对于投资者而言,当把握不住金融市场的下一步走向时,美联储官员及时的出面讲话,也往往能起到指点迷津的效果。通过频繁的政策沟通,美联储能够及时告知投资者他们正在采取的行动,以及其对政策行动前景的想法。

而除了面对公众的讲话之外,美联储尚有其他方法强化与市场的沟通,这包括公开发表工作论文,甚至还包括私人博客文章。今年3月,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里就通过个人博客发表了长文,详解他为何在当月美联储政策会议决议上投下了唯一的反对票。

而美联储强化政策沟通之始,就是此前,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11年起决定每季度召开政策新闻发布会。当时,伯南克利用每一次新闻发布会的机会不断向市场传递美联储将“长期维持低利率”这一信号,从而对焦虑的市场起到了安抚作用。

而此后,在2013年时,伯南克更是在讲话中强调,如果货币政策制定者想真正地令短期市场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那么就必须通过强化政策沟通手段来把低利率政策的效果传递下去,因为对于真实市场利率而言,市场预期本身就有着相当重要的决定权。公众对未来货币政策前景的预期会对金融市场的状况产生反作用性影响,并假以时日,在生产、就业及通胀领域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这,便似乎就是在除了FOMC政策会议前一周左右的“噤声期”之外,美联储各路官员都要在政策前景这个关键议题上月月讲、周周讲,甚至恨不得天天讲的关键原因所在……

然而,加强政策沟通密度也并非完全有利无弊,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美联储能够简单精确恣向市场传递有效的信息的话,那么大家的信心都会得到鼓舞,但如果央行事先在政策上已经失信于民,在具体的政策措辞上又出尔反尔,那么结果就可能南辕北辙。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联储官员近来如此“话痨”究竟是福是祸,而难下最终定论,而如果美联储试图通过政策言论来做出相应暗示,但是投资者却不领情的话,那么美联储的信誉就会严重受损。

同时,美联储官员还必须确保自己在讲话时对关键机密消息“守口如瓶”,避免因为一时兴起说漏嘴而“祸从口出”。之前,里士满联储前主席莱克(Jeffrey Lacker)就因为泄漏关于美联储下一步行动前景的内部信息,而被迫引咎辞职“回家卖红薯”。

但总体上来说,斯洛克相信,美联储强化政策沟通的行动,不仅对于金融市场是利大于弊,对于其所服务的整体公众而言也是如此。至少,在此状况下,美联储会就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给出各种可能性,能够让民众的心理更加有谱,而美联储最终究竟会采用哪一种行动呢,就只能由时间来决定了。

关键词:美联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