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商品黄金周期褪色 能否重返牛途

2017-05-06 09:36:18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三维度剖析跌势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2月中旬以来的大宗商品下跌走势?

叶燕武:本轮商品系统性下跌可从三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宏观政策边际转向,即去年12月高层明确提出金融去杠杆和防范资产泡沫,央行货币政策出现明显调整,进而对大宗商品中间贸易环节构成流动性压力。其次是产业链的预期差,受益于去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和商品价格的回升,各主要产业链中下游如化工品、橡胶、铁矿、钢材等的补库积极性在年底达到小高潮,但春节后以汽车和日用消费品为代表的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甚至边际走弱,库存累积叠加资金压力导致部分贸易商抛售造成价格重挫。第三是各类商品供需矛盾的时间差,作为供需矛盾最小的农产品于去年底开始下跌,化工品、橡胶、卷板等民用需求商品于春节后下跌,而以房地产、基建为需求驱动的螺纹钢价格维持坚挺,直至3月下旬钢厂受高利润驱使大幅增产才出现大幅调整。

寇宁:美元指数自年初高点回落后维持弱势震荡,CRB指数一季度以来维持高位震荡,直至3月底才有所回落。在外部市场影响并不负面的情况下,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在需求改善的前提下自2月中旬以来持续下跌,主要受到供给扩张的影响。2017年1-2月,国内主要工业品产量出现普遍上涨,但同时,化学制品、有色冶炼、黑色冶炼等传统产业对应的中游行业却出现利润加速增长但产出增长回落的现象。2017年1-2月,化学制品、有色冶炼、黑色冶炼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5.9%、2109.8%、123%,利润增长较2016年分别提高55.2%、1877.5%和80.1%,同期,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9.1%、0.4%,相比2016年分别下降2.5%、7.4%、6.6%。利润与产出增长背离表明,传统产业利润的增长未能刺激企业生产的扩张。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产量的增长更多受需求改善影响,而利润高位为企业扩张生产提供了基础,但并非生产扩张的主因,伴随需求预期改善,大宗商品供给仍可能同步增长,并对价格及传统行业利润形成打压。

中国证券报:工业品与农产品表现分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叶燕武:二者价格走势分化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去年供给侧改革发力主要在工业品上,供应端主要表现为煤炭、钢铁的去产能,需求端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投资补短板+房地产去库存对投资的拉动,进而造成以黑色为龙头的工业品供需矛盾远高于农产品。二是基本面定价维度不同,农产品定价体系大部分基于全球供需动态变化,工业品需求主驱动力在中国,更多体现为中国定价,在国内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资金对工业品的偏好也高于农产品。

关键词: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