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华西村第三代孙喜耀的新世界:曾考虑是否留在村中(3)

2017-04-21 10:09:06    公司秘闻  参与评论()人

最后决定留在华西,是父亲的要求。“在大家长制的家庭中成长,父亲权威特别重,他让我和弟弟回去,而且我们当时已经过了叛逆期。”孙喜耀说,后来慢慢地思想也有所转变,不再是只为了自己。

“长辈们为华西付出这么多,这种状态本身也应该延续下去,去为华西做出一些贡献。”对于华西中心村民,孙喜耀不愿意称其为村民,“在我们看来,从小在农村长大,亲戚、熟人盘根交错,回华西村工作也不再抗拒,现在自己反而更想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

在工作中,孙喜耀有时候也会感到压力。压力不是来自工作本身,而是觉得工作做不好,会给村里人丢脸。

曾抵触担任爷爷的秘书

在华西村,人们习惯称吴仁宝为老书记,吴协恩为新书记,孙喜耀也不例外。

作为华西村第一代,吴仁宝喜欢开会,想到哪些工作要布置,就召集村干部开会。

此前一篇报道描述了吴仁宝的一次开会场景。1992年3月1日凌晨3点钟,华西村主要的村干部接到总机通知,参加紧急会议。在会上,吴仁宝宣布了他对时局的判断:邓小平讲话了,经济要大发展。

他进一步判断,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原材料涨价,于是定下了“借钱吃足”的策略。没过多久,原材料价格果然上涨。外界盛传“吴仁宝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这笔财富,成为华西村腾飞的第一桶金。

华西村村委副书记孙海燕回忆,老书记在任的时候,开会是常态,更多的事情是他亲力亲为,一天一个会甚至几个会很常见,有时候甚至早上三四点开会,这是他的管理风格,这与历史环境有关。

对于担任吴仁宝的秘书,孙喜耀坦言自己曾经有些抵触。“我当时其实不是特别愿意,因为老书记的作息习惯我们都知道,早上三点四点就起来听新闻,他的正常的一天就开始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不下来。”

后来,父亲吴协恩告诉孙喜耀“只要一年”,他才想“应该能咬牙坚持”。

在吴协恩看来,与上一代相比,自己这一代人管理风格更多是服从工作分配,同时还有点痴情,人情味相对比年轻人更重一点,在安排工作上,会照顾村民感受。

不过,孙喜耀仍然认为父亲“很累”。他说,在父亲年轻的时候,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有大把的私人时间和朋友在一起。但做书记之后,他整个生活习惯发生了180度转变,基本上没办法再离开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