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追逐半年涨十倍的艺术品投资?换手率高,泡沫迭起

2017-04-13 09:50:27    秦朔朋友圈  参与评论()人

作者: 晓方斐翔/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在近日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枚59.60克拉的椭圆形内部无瑕艳彩粉红钻“粉红之星”以5.53亿港元成交,创下世界钻石珠宝类拍卖最高价纪录。从目前市场透露的情况来看,“粉红之星”由著名珠宝商周大福投得,其主席郑家纯博士亲自以电话竞投,目前这枚钻石已经被命名为“CTF Pink”(周大福粉红钻),以纪念现任主席之父、兼周大福创办人郑裕彤博士,且为周大福88周年志庆。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3年,这枚“粉红之星”就曾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当时著名钻石切割大师伊萨阿克·沃勒夫,以83,187,381美元拍下这枚粉钻。然而几个月之后,伊萨阿克·沃勒夫居然表示无力支付巨款,一直拖欠付款,最后毁约拒付。

2016年夏天,苏富比宣布和纽约的两家钻石制造商Diacore及Mellen,共同收购取得了这枚钻石的所有权,价值约7200万美金。所以这次的拍出所得,三家公司也将按持股比例分配收益,但是从实际的成交价来看,只有约7120万美元,因而对于三家“股东”来说,还是亏钱的。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让赚钱效应逐渐为广大的藏家所关注,像前两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幅八大山人的《墨兰图》,估价18万至28万元,成交价却达到了506万元。而从拍卖历史来看,这幅作品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12年12月7日的伦佩茨 (Lempertz)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仅是4万多欧元。

半年涨十倍,这曾经是许多藏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种“搬砖头”的艺术品交易模式,无疑放大了市场的风险,特别是艺术品市场的许多精品换手频率已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他们是抱着投机的心态投身这一行业的,所以他们并不关心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只看它们是不是有利可图。为了尽快获取利益,他们就频繁地进行艺术品交易,导致整个市场混乱不堪,表面看来是一片繁荣景象,其实存在很多泡沫。

在北京匡时拍卖行董事长董国强看来,“艺术品交易是一个拿时间换空间的概念。今天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回报率,但其实艺术品最大的价值是精神的享受,给人以身心愉悦。假设一件艺术品陪伴你20年,即使不是国宝、即使没有增值,但陪伴你这20年的愉悦是确实存在的。所以,首先要喜欢。博物馆里有那么多作品,每个人都想据为己有,是因为它们能赚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