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黄牛难以禁绝背后的五种价格扭曲(2)

2017-03-28 19:32:24    万喆(特约评论员)  参与评论()人

的确很不错。这是因为,最初这张券的购买者,是用了80元来消费和送礼的。中间的成本,是他承担了。他也觉得合算,因为花了80元拿了100元的人情面子。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还有一种价格扭曲,不管其表面价格如何,存在的内部交易和资本运作,已经致使价格扭曲,但是外在看起来,却是人人受益。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有的只是价值的转移以及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社会总福利是净损失的,既得利益者们建立了一条看似合理的内在利益链条集团。

价格扭曲的原因三,是内部交易形成的利益链条。

文体黄牛:制造虚假信息造成的价格扭曲

在演出市场或文体市场,“黄牛”可谓历久弥新,从小电影院到国家大剧院,从“三高”到“三小只”,小鲜肉去了,老腊肉来了,新的小鲜肉又至,全球的老腊肉都来了。

黄牛一直在。而且,黄牛不可怕,就怕黄牛有文化。

文体市场与黄牛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更喜欢利用黄牛来哄抬市场价格,达到“奇货可居”“洛阳纸贵”“一票难求”的宣传目的。

说白了,黄牛也是营销中的一环。

犹然在耳的,应该是去年年底时候所谓天后百年难得见千年走一回的演唱会了。开始就极度渲染天后的矜贵身份,以及此次复出极致难得的洪荒大机遇。接着,黄牛人等就冲上台面,上演痴情歌迷豪掷万金戏码,由于反应热烈,黄牛们发力过猛,天后变成万岁万岁万万岁,万金变成十万百万万万金, 终于破局,留下票房牛皮的神话。

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进行信息欺诈的结果。

在当今社会,信息流通本应该更加通畅,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使信息对称变得更加可能。

但是,由于财富集聚的不平等,掌握资源的少数人便总企图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尽可能的不对称欺诈,而资源掌握较少的人群则成为资本庞然大物下被刻意屏蔽关键信息的弱势群体,这种刻意信息不对称的加剧和欺诈,进一步造成收入的分化和不公。

价格的扭曲,也是一种掠夺。

价格扭曲的原因四,是故意制造虚假信息。

各种黄牛:政策性资源稀缺造成的价格扭曲

在各个地方,“黄牛”总是若隐若现。

究其内生缘由。

对于黄牛这个词语的来源,一定要追溯到已经远去却也不算遥远的计划经济年代。

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她需要做什么?她需要精打细算、苦心积蓄,同时,可能还需要一个可靠的黄牛。计划经济年代,吃穿用度都需要“凭票”,而“票”是有限的,除了积极积攒,还存在需求与供给极大不一致难以协调的问题,因此,需要“黄牛”来帮助完成流动性进行调节。

一个要出门的人,他需要什么?他需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温情,同时,可能还需要一个可靠的黄牛。计划经济年代,全国粮票炙手可热,是通往外界的第一道必需品,否则,可能寸步难行。

至于外汇管制,因此有了外汇黄牛。许多商品的生产、销售配额,造就了配额黄牛。

黄牛们或者自身拥有资源,或者依靠靠近拥有资源的源头,来获得其中认为制造不可复制的高额溢价。

政策所造成的资源稀缺、或者资源不平衡,对于价格,显然是最大影响者。

时至今日,这种资源稀缺导致的价格扭曲,仍然存在。

但资源扭曲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扭曲。黄牛本身就是其中一叶。其与其周围一同裹挟的,是灰色利益链,是寻租腐败窝,无疑的。

资源扭曲还带来的,是欲罢不能终至的发展瓶颈。资源集中会有集聚效应,但反过来看,又岂不是虹吸效应?以一点繁荣为目标的,岂不是以其它点干涸为代价的?

价格扭曲的原因五,是政策性资源稀缺。

后记

通常我们都认为,价格是个好东西,因为价格是在市场里通过供需形成的,所以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也因此,我们总是说,通过调动价格,就能够正确调整市场供需。这种说法好像没错,不过这样说,有个前提,就是市场的竞争是充分的,市场是完全的。如果并非如此,价格本身反应的,就是扭曲的供求关系。

在这种状况下,单纯通过硬性价格调整,不可能获得需要的市场平衡。

而既不知道市场平衡在何处,又不能舒平市场去寻找均衡,也不可能做到真该做到的供给和需求调节,因此也不可能获得真实价格,

有时候,看起来,这就好像是经济学理论失灵了。其实,不一定,也许失灵的不是规律,是人。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澎湃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