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马光远:加强调控之后,房地产走向何方(2)

2017-03-20 09:35:58    光远看经济  参与评论()人

周小川最近表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但也存在总体杠杆率偏高、债市房市风险和跨市场影子银行业务活跃等风险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将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列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的失衡之一,指出“有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曾经一度带动了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过快的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提出要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

高层如此密集的对房地产泡沫进行表态,极为罕见,后面透露出的政策信号不容小觑。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最近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原因:

第一,房地产政策的“塔西陀陷阱”,经过多年的调控之后,民众对于政策的执行力和效果已经不抱希望,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奋不顾身的杀入;

第二,房地产市场的很多玩法,大家已经比较熟悉。比如,北京今年的供地计划比去年砍掉了一半,直接导致未来供给短缺的预期,这是最近北京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而统计数据所谓的“停涨”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是不让卖高价盘的结果,而不是真的不涨了;

第三,政策前后表述不同导致市场预期的逆转。从去年“9.30”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调控调子极为严厉,但“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调子突然极为温和,既没有提“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更没有提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给外界的解读是,为了稳增长,政策会对房地产展示更温柔的一面;

第四,在很多资金没有其他投资渠道,去海外投资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重回中国内地房地产,大家在限购以及去年暴涨之后的城市里继续寻找投资机会;

第五,有些地方,房子仍然是炒的,比如环北京地带,“京津冀”这三个字基本被炒糊了,在产业、人口、公共政策还远远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甚至交通仍然在规划中,房价已经提前暴涨到位,满眼都是投资客,购买的群体主要是北京人,北京人购买这些房子大多都是出于投资,而不是居住,这是一个完全因为投资需求疯狂的市场。

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热度不仅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而且对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在市场对政策本身不信任的情况下,市场的反弹力度超过了预期,如果不在政策层面释放明确的信号,市场可能再次面临失控的局面,继续推升价格泡沫,提升系统性风险爆发的系数,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连续出台政策,释放明确的红线和信号不仅必要,而且及时。

但是,在释放信号,划出红线,表明态度的同时,必须对目前实施的一些政策进行反思。今年很多城市表态,要确保“房价环比不上涨”,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无所不用其极,采取各种办法限制高价楼盘上市,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制造了短缺的恐慌,为什么杭州、北京等城市新房一房难求,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为控制价格,导致开发商要么推迟开盘时间,要么想方设法规避限价措施,加价卖房就成了流行规则。

关键词:何立峰热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