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将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1)

2017-03-20 09:31:45    财经综合报道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刘丽靓

3月18日至2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讨论的重要议题。与会嘉宾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比较突出,要着力创新制度供给、实施创新驱动、扩大有效需求、防控潜在风险。要更多地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重塑经济发展动力。

多举措化解结构性失衡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供给体系产能虽然十分强大,但是大多数还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有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曾经一度带动了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过快的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

何立峰表示,为了化解上述三大失衡,我们必须瞄准主要矛盾,向结构优化找出路,在供给侧上下工夫,要坚持各方协同,增强合力,并坚持目标引领,保持定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今年我们将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着力创新制度供给、优化要素配置。加快推进国企国资、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消除集中隐形壁垒,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要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发挥价格机制对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引导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要素更多向生产力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二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遏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上升势头,降低资产负债率,要加大减税降费特别是涉企收费清理的力度,降低要素成本和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使实体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优势。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农业补贴、投资、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支持农业技术创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三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要保持消费平稳增长,持续推进扩大消费行动,要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扎实推动三大战略,打造国家级新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等新的功能平台,不断培育新的增长轴、增长带。

四是着力防控潜在风险,坚决守住底线。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妥善处置不良资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的风险。要坚持因城因地实策去库存,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加快健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

关键词:何立峰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