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华西十三村的三重世界:不同人群生活天差地别(1)

2017-03-01 21:28:2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华西十三村和它的三重世界

“下半年我就要回山东老家了,”望着被建设为“天堂”的华西村,钱佳语气里有点遗憾。

抱着赚钱养家的单纯理想,钱佳从山东单县老家来到了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开起了出租车。十年过去了,钱佳发现离自己的梦想还有些距离。“我发现在这里呆了十年也没法把自己变成华西村的村民。”

已经去世的华西村前党委书记吴仁宝领导下,兼并周围村庄而建成了“大华西”十三村。

地理上的界限已经打破,但生活在大华西的人生活往往天差地别。华西村村民、外围村民以及外来务工者构筑起了三重世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忙于斯、老于斯。华西村的故事依然在流传,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主角。

粮仓、钱庄与天堂

一前进、一转身,无论轻巧或是笨重,因转型规划而打磨出的历史印迹已深深地烙在了华西村的身上。在进入华西村的要道上,“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横幅分外显眼。

2001年以来,吴仁宝开始组建大华西。从这年开始,华西村陆续兼并了周边的华明村、前进村、泾浜村、三余巷等20个村庄,这些村被划分为13块区域,依次命名为华西一村、华西二村,一直到华西十三村。

这个被当地人称之为“大华西”的区域,从原来的0.92平方公里,扩张到35平方公里,人口也从近2000人增加到了3.5万人。

土地不但意味着财富,更为华西村介入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契机。并村之前,华西仅剩下800亩耕地,而并村之后,耕地面积增加到了28000多亩,在地价高涨的苏南地区,这为华西村提供了巨大的财富潜力。

华西村党委常委吴蕴芳曾对外如此介绍:华西三村、四村、五村、十二村和十三村在区域规划上被划分为“钱庄”,六村、七村、八村、九村、十村和十一村被划分为“粮仓”,剩下的一村、二村和三村的部分区域被划分为“天堂”。

其中,钱庄担负着全村的经济重任;粮仓是发展旅游业和满足粮食自给自足;天堂就是为老百姓建房子。

沿着吴仁宝老书记的发展思路,一座座工厂密集的分布在“钱庄”的各个角落:华西钢铁厂、鹏威金属制品厂、曹家庄毛纺织厂、华士洗毛厂这些曾经支撑华西村经济腾飞的厂区依然如旧;白眼滚滚的烟囱、忙碌的支架和塔吊、轰鸣隆隆的制造声依旧讲述着者“一座钢厂一座城”的历史故事。

山南的工业热火朝天,然而山北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穿过七百米长的华西隧道,就到了被称为“粮仓”的山北,也就是华西六村等地。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褪去工业痕迹的传统自然村落,空气在这里相较山南也更显清新,黑瓦白墙的传统江南民居散落在农田当中。

华西六村的房屋保持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灰白色调。每家门前几乎都有溪流或者水塘,一条青石板搭在岸边,家里的女主人搬把小凳子,就坐在石板上,洗菜或是洗衣。村里没有小华西修剪整齐的灌木,却有错落有致的油菜、蚕豆、荠菜和桃树。

当地村民对记者的出现颇感意外,外地人来旅游并不经常到山北。“我们这边就是农田,没有什么好看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告诉记者。对于未来华西村整体的规划,几个村民表示并不关心,“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

有参观者说,走进今天的大华西,看到的是一派新农村的壮观景象: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而在正中间鸟语花香的别墅区便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