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旗下媒体:如何看待本轮货币政策预调微调(1)

2017-02-19 11:27:55    腾讯财经  参与评论()人

如何看待本轮货币政策预调微调

今年货币政策定调稳健中性,流动性目标相应由此前的“合理充裕”调整为“基本稳定”。分析人士表示,综合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去杠杆进度及外部环境来看,央行不会放任流动性过于宽松,但也不会容忍流动性持续过度紧张,后续央行将继续保持灵活微调,控制好货币阀门,以保持流动性整体稳定。

自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后,货币政策由此前的稳健偏宽松转向稳健中性,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6年三季度起,央行延长融出资金期限;二是2016年11月至年末,减少公开市场资金投放量;三是2017年春节前至今,公开市场回笼资金并全面上调操作利率。

在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更多地依赖再贷款工具而非降准等传统工具。一位监管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后,货币政策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中,一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搞活流动性存量;二是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对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受到外部掣肘。

“这段时间以来,央行正在尝试更精准、更温和的调控手段。”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认为,首先,从数量型调控转为价格型调控;其次,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松”向“紧”,但总体维持“中性”;最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支持“预调、微调”的政策预期。

不紧不松 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今年货币政策定调稳健中性,流动性目标相应由此前的“合理充裕”调整为“基本稳定”。分析人士表示,综合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去杠杆进度及外部环境来看,央行不会放任流动性过于宽松,但也不会容忍流动性持续过度紧张,后续央行将继续保持灵活微调,控制好货币阀门,以保持流动性整体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近期撰文表示,2011年以来的部分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实质偏宽松。张明认为,如果保持此前持续宽松的环境,资金将更多地流入过热部门,造成更大的资产价格泡沫,或是停留在金融体系内,助长资金空转和套利。因此,货币政策转向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转、转多少,是摆在央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从近期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春节前后,央行先后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的目的之一是调控新增信贷。

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03万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2.55万亿元。其中,1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5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4%,为近两年的新高;1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幅6293亿元,在全部贷款的占比从峰值的103%持续回落至31%。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前提下,信贷投放进度更加均衡,结构更加合理。

疏通渠道 表外融资大涨需关注

在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中,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539亿元,同比减少5623亿元;而表外融资占比达33%,连续3个月保持高位,其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大幅增长,将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推高至3.74万亿元的历史高点。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表示,这是由于受到房地产表内融资从严监管、表内信贷规模受到控制以及债市发行遇冷的影响,因此,这部分需求转向表外非标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