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刘晓光:笼子内外的“好男儿”(2)

2017-01-17 17:58:30    腾讯财经  参与评论()人

而接手了首创集团后,刘晓光马上大刀阔斧的整合了版块,打造了他在首创集团的传奇。

先是确定发展战略,刘晓光带领首创领导层,用了9个月的时间来探讨“首创应该做什么?”,最终确定了“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先导,以产业为背景,用投资银行业务的血液去支撑产业的发展,用产业的利润支撑投资银行的发展,两个轮子一起动。”的发展理论。

“以金融为引擎”,在当年可以说是一个既先进又大胆的设想。因为熟悉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人都知道,90才初初设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当时无论是整体建设,还是参与者水平都十分的初级。当时的企业家里面,鲜有人敢于如此大笔的押宝金融策略。

然而,刘晓光不仅确立了这一策略,还创造了所谓的了金融三角理论:即金融牌;上市公司牌;产业牌。因为“三角互动,企业才能发展迅速”。此后,在首创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事实也证明刘晓光当年策略的无比正确性:如今这20几年里面,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总体上来看,首创集团的体量增长了将近200倍,发展速度比同类企业快了一倍。

然而,创业故事,总是沉浮一体。收获常常伴随着阵痛和失去而来。

刘晓光二十年来最大的遗憾,当属2004年为首创引入美国KKR、黑石等国际投资者无果,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最终功亏一篑。

根据当时的布局,首创拟拿出几百亿资产,外资方则拿出现金准备进行国际化重组。在计划中,外方担任总经理,而首创相关人士担任董事长,各占50%的股份,留出13%给管理层。如果重组成功,首创会成为一家纯正的国际化企业。

但后来,这件事情因为涉及国资,遭到了拦腰斩断,“当时监管机构提出的条件,外资完全不可能答应,虽然那些条件限制看来很平常。”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还是经常会被刘晓光提起,足见当时之痛。

同样是2004年,刘晓光曾经提出要拿出150亿元,派出150个人,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的激进方案。刘晓光曾回忆道,当时如果将他的这个方案付诸实施,如今至少在地价方面就已经升值30倍左右。但当时在决策过程当中,反对意见担忧这一当时属于“激进”方案的风险问题,刘晓光最终没能说服其他人。

著名品牌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的一句略带灰色气息的评价语:国企掌门人里,干得好的进医院,干不好的进法院。刘晓光的斐然成就之下,有许多心酸、苦痛,过去的几年来,“口风渐松”的他曾经自己说出了一些,但更多的内容,或许将伴随着他的离去,成为永久的谜团。

在收购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风险。有一次刘晓光在医院住院,首创集团一个下属公司突然开始收购一只股票,眼看着这只股票从十几块钱跌到几块钱,几个亿就没有了。这时候怎么办?

“压力最大的时候真想跳楼!当时一只基金上市的前两天还有两千万募集资金没有凑齐,这时候就要滚回北京了。花了上千万的费用,5.4亿基金也没有募集到,那怎么交待?”刘晓光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回忆道。

在执掌金融帆舵的这几年里面,刘晓光常常因为压力大而失眠。他甚至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天看英国的恐怖片,然后才趴着睡觉,因为他听说这样可以减少压力。

“企业家”,或许也是有着诸多社会身份的刘晓光特别喜爱的一个称谓。而他或许也是最有资格去概括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称谓的人。

2015年,他生病入院前的某次读书会上,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曾经问过他“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特质是什么?”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