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达利食品困局:新推豆奶强势要求经销商消化库存

2018-04-02 16:10:1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达利食品否认压库 渠道强势能否持续

近日,达利食品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97.99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为74.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

不过,在此业绩公布以后,横盘多日的达利食品股价开始了大跳水,3月19日跌幅达8.09%,而截至3月30日收盘,其收盘价为6.46港元,市值885亿港元。

显然,市场对达利食品的业绩并不满意,而其曾被曝出新产品豆本豆之所以销售额大增是向经销商压库的结果,这也令市场对上述业绩打上了问号。

新品困局

根据财报数据,2017年达利食品植物蛋白和含乳饮料(包括豆本豆)收入为21.92亿元,同比增长32.9%。业内认为,这份业绩基本是豆本豆带领出来的。

2017年4月,达利食品强势推出新类目——豆本豆系列豆奶产品,主打“天然不添加”,试足豆奶市场。

该产品一经推出,证券市场上多家机构就将达利的盈利预测上调,认为达利有望打造豆奶行业的第一品牌。2018年初,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称,豆本豆豆奶在2017年销售了10亿元。而建银国际则预测,豆本豆有望在2018年达到20亿元以上的业绩。

然而,此后媒体曝出,豆本豆的大卖,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流到消费者的手中,绝大部分仍旧还在经销商的库房当中,而较高的折损率以及需要经销商自行垫付的推广费用。

“这是常有的,一线品牌厂家逼着经销商消化库存,打款拉货。”一位安徽的饮料供应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厂里给大区下达任务,大区经理找区域内各地经销商分担任务,一环扣一环,任务销量关系着厂家人员的工资,关系着经销商的年终返点。”

“因为豆本豆是新产品,所以达利公司推得特别强势。”该人士表示,据他了解,不少同行(达利产品的经销人员)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人赔钱经营,有人靠着自己的关系人脉或者一些特殊的方式贩卖出去(搭售、赠品等),也有人直接“更新”过期时间,总体而言,该品类的经销商对此都非常不满,有很多人选择退出。

对此,达利食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公司不存在上述情况。

达利食品表示,关于豆本豆的热销,一方面是豆奶作为传承了千年的中国传统饮品,在民间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和广泛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是豆本豆推出“国民营养好豆奶”的概念引发了消费者的普遍共鸣。公司有充分信心在2018年实现豆本豆销售20亿-30亿元。

那么,究竟谁说的是真的呢?

随后,记者以经销商身份拨打湖北等地达利食品的区域经理和销售经理,部分人士证实,如果要经销达利的豆本豆系列产品,需要先行打款拉货,而部分产品并没有返点,主要是赚取出厂和售价的差价,“卖得好就赚得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