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知假买假趋向集团化:有打假团队两年间提起诉讼61次(2)

2018-03-14 14:58:43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张某团队在北京各大超市购买某品牌中老年奶粉300多件,金额高达二十余万元,后以奶粉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不符合国家标准为由主张十倍赔偿金额高达200余万元。方某夫妇在北京各大超市购买含有橄榄油成分的食用调和油,金额高达十几万元,后以食用油标签对于橄榄油进行强调却未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标注橄榄油的具体含量为由主张十倍赔偿,主张赔偿的金额高达一百余万元。

晋怡法官表示,一般情况下,经营者或生产厂商考虑到其名誉或诉讼成本,会与原告协商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款。但职业打假者购买数额过大且索赔数额过高,很多经营者或厂商基于成本考虑而不同意协商解决,加大了法院调解的难度。

将限制牟利性打假

据介绍,2017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出具法办函,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引导和规范职业打假人的建议进行了答复,认为考虑到食药安全的特殊性及现有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在购买食品、药品之外的情形,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并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北京晨报记者颜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