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婚纱照“套餐”坑太多 婚庆缺行业标准消费者维权难

2018-01-04 09:31:22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婚纱照里的“套餐”叫人五味杂陈

“双春兼闰月”的鸡年已进入尾声,“赶末班车”的新人正扎堆消费婚庆服务。去年12月,中国婚博会专业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新人在结婚项目(不包括婚房、装修)上的花费,是一名年轻人两年多工资的总和。高额的数字不免引发社会讨论,这些钱是怎么花的?

拍一套洋气大方的婚纱照,对每对新人都必不可少。统计显示,两年前,北京新人拍照的花费是五千多元,而如今花费激增到八千多元。有商家认为,这是以90后为代表的新人追求个性创意和服务品质的结果。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影楼并咨询“过来人”发现,婚纱摄影行业中,二次消费现象十分突出。商家先降低套餐内服务水准,进而在婚纱、化妆、拍摄、修片和装裱等环节上设置加钱项目。当消费者“一步一个坑”地走完拍摄流程,发现最终价格已经翻倍,远远超出预算。

另外,婚庆产业缺乏行业标准和信用机制,消费者维权困难,“好事”拍成“憾事”的惨痛案例也有不少。

定单不给客人留底

沈明、窦林、刘文是三位90后北京男孩,正值婚期。去年底他们在婚庆展会上和不同影楼销售员签订合同,沈明选择了五千元套餐,但拍完花了1.1万元。窦林买了1.2万元的套餐,却最终花费3万。他们在影楼经历了什么?

沈明告诉记者,他看上的影楼离家近又有名气,套餐基础价格是五千元。套餐内包含着:“世界级全画幅单反照相机拍摄140张照片、60张照片精修,拍摄当天首席团队一对一服务,以及5套新娘服装和5套新郎服装,制作18寸和12寸相册各一本”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一张机打定单上得到明确约定,但店员后续推销时,又在定单上增添手写内容。比如让他满意的有“拍摄140张照片”,改为了“拍多少送多少”。也有让他疑惑的,比如“拍摄区的婚纱任选,租赁区除外”。沈明交完全款以后销售员告诉他,这张定单虽然一式两份,但不给客人留底,想要签正式合同,还得到店里。

婚纱分区引导消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