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购物全返陷阱 披上公益外衣诱骗(4)

2017-12-27 13:59:20  法治周末    参与评论()人

事到如今,陈燕只希望整个平台被工商等部门取缔,“真是太疯狂了!想让他们清醒,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其他人别再受害。”陈燕说。

天上不会掉馅饼

在调查打着“慈善”“公益”“新兴经济”“分享型经济”等各种旗号的“购物全返”或升级版“购物全返”骗局时,记者的内心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为受害者钱物两空感到难过,另一方面难免又有疑问:为何永远有人相信天上掉馅饼的故事?

其实,这类“购物全返”平台有着非常明显的几个特征:商品价格较市场价高几成到数倍,一台1000多元的手机在有些平台上售价高达5000多元;大力鼓励消费者拉新人进入,并且给出相当诱人的推荐奖励;返利分期,规定消费金额越大,每期返还比例越多。

稍有些法律常识的人都明白,这种模式几乎难以产生正常的商业利润,最大可能就是用后进入者的资金支持前期的消费返利,一旦后续资金跟不上,资金链就会断裂,平台卷款跑路几乎是必然结局。

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法律常识,只要有生活常识也能明白——1000元的商品卖5000元,推荐别人加入就能拿高额奖励,买东西不花钱……这些都是不正常、有悖常理的,又怎么能骗倒那么多人?

当然,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这类平台的“狡猾”:它们刻意规避法律中对与传销特征的规定,甚至对客服、平台用户的话术等都有专门的规定,一般人难以从表面上看出问题;除非深入调查,例如通过平台用户的账户等情况就能看到,诸如推荐返佣、多级奖励等依然存在。在这样隐蔽而复杂的规则下,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平台的底细。

恶魔成功粉饰了自己,又描绘出一副令人心动的“钱景”,再加上许多人贪小便宜和“赌徒”心态,让这类违法平台屡屡得手,而且受害者数量还在增多。

法律总归是滞后的,“变种”的速度却很快,但即使无法直接识别一种模式的性质,根据记者的采访经验,也总结出一个粗浅的规律,那就是:无论平台对外“画饼”有多美好,只要是平台让用户专注于拉人,而没有真正的、价格公允的正常交易行为,那么它有很大可能是骗局。

一句话: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都是陷阱。

(本版文字部分由法治周末记者平影影撰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