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法制晚报:慈善捐助应是建立在说真话道实情之上

2017-12-25 15:39:44  法制晚报    参与评论()人

法制晚报讯(本报评论员王建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昨天,一个名为“分贝筹”的爱心活动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活动页面宣传“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

然而不少网友贴出的照片显示,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而且名字也不同,甚至信息还显示有贫困学生出生在2009年2月29日。

针对来自公众的质疑,北京零分贝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通报对外进行回应。通报称,“分贝筹”是由北京零分贝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联合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应用产品。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就此向公众道歉。目前已紧急协调优化界面,避免系统再次出错。

“分贝筹”的回应或许是真实的,公众是否相信,对它的道歉是否谅解,则很难说。“一个贫困学生多个出生日”的乌龙,不仅会使爱心人士对“分贝筹”的信任大打折扣,也可能会使其他一些慈善项目让人联想,产生怀疑,致使它们躺着中枪。

慈善捐助是爱心行为,爱心是建立在受助人及慈善机构等的“真心”基础之上,而“真心”的起点是说真话道实情,让捐助人认为应该捐、可以捐,捐助之后心情舒畅。捐助行为是没有回报的,因此它也十分脆弱,捐助活动哪怕某一个环节出现“虚假”,捐助人都会有“冤”的感觉,这种“冤”经过发酵,对社会慈善事业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2011年6月的“郭美美事件”发生之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11年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

爱心人士一度只相信“一对一”的直接捐助,不响应任何慈善机构“中转”的项目。

经过几年来多方努力,慈善事业才恢复元气。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慈善募捐和救助的形式更加多样,人们献爱心的渠道更多,也更方便。

应该说,“分贝筹”的捐助形式很有新意,“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用一元钱就能帮助一个生日相同的贫困生,对于家长们的吸引力似乎更大。用一元钱的捐助,就能找一个和自己孩子生日相同的贫困生作参照,用来敲打、激励孩子珍惜幸福生活,用功学习,这样的机会很多家长都会抓。

据介绍,尽管是“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但截至昨天下午1点半,“分贝筹”已经收到44万元捐款。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互联网经济时代,一城一地之事可能也是全国之事、世界之事。“分贝筹”是一家北京公司和深圳的慈善机构合作的项目,而其“辐射”范围至少是全国性的,即便是技术因素造成的“失实”,副作用也是巨大的。

据“分贝筹”称,所有善款均进入公募基金会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账户,并由其统一直接发放给受助学生。

对此,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应该回应,以确定“分贝筹”所述是否属实,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