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顾客跨境电商消费额度被冒用 平台是否尽到审核义务

2017-10-11 11:46:09  法制周末    参与评论()人

谁冒用了我的跨境电商消费额度

资料图

资料图

盗用别人身份信息在跨境电商上购物的行为,反映出平台的技术手段和监管部门的管理手段还未成熟,存在漏洞,使得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这也反映出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跨境购物需求和当前跨境消费额度限制之间的矛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消费额度,合理释放跨境消费需求,不失为一个值得考量的策略

法治周末记者罗聪冉

你可知道,当你还在精打细算地海淘国外商品时,有人已在暗处盯上了你的消费额度,“取”之自用?

近日,多位网友反映,其跨境电商消费额度被他人冒用。通过中国电子口岸推出的“跨境电子商务年度个人额度查询”平台发现,这些人名下有多笔交易记录并非自己本人购买,也没有收到过这些商品。根据通关清单显示,这些交易的订购人姓名和身份证号是其本人,但订购电话却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新政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超出限值,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专家分析,可能是有些消费者自己的跨境消费额度已满额,为了继续享受税收优惠,便冒用别人的身份信息进行购物,用这种非常规的方式扩大额度。

目前,这些网友已成立“通关身份信息盗用维权群”,群人数达到三十多人,为了维权,他们有的向12360海关热线进行投诉,有的向公安部门报案。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是谁动用了这些人的跨境电商消费额度?又是缘何“得逞”?

“神秘”订购人

家住广州的宝妈王芸(化名)便是“受害者”之一。王芸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今年8月,其在苏宁海外购平台花费八百多元购买了四桶奶粉,购买后多日未见发货,在与客服咨询后得知,其跨境购买的消费额度已超出20000元的限额,无法完成交易,只能申请退款。

1234...全文 5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