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伊利否认高溢价竞购迈高 中企出海趋势不变

2017-09-21 20:59: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9月20日晚,中国乳业龙头伊利公告表示,伊利参与了澳大利亚Murray Goulburn Co-operative Co. Limited(迈高公司)的战略发展方案事项,但有关媒体“伊利的要约报价估计为每信托单位 1.2 澳元,几乎是迈高宣布资产出售前信托股价的一倍”的报道不实。

伊利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经评估后,提交了谨慎的非约束性战略发展方案建议书。尽管伊利的公告措辞看起来相当谨慎,但这一最新举动,表明伊利早先确定的国际化战略,仍在按部就班推进。

这几年,伊利的成绩单让人瞩目。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这些年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16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606.09亿元,净利润56.69亿元。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6.58%,位居全球乳业第一。今年7月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蝉联亚洲乳业第一,位居全球乳业8强,连续第四次入围全球乳业前十。

尽管伊利实力大增,在乳业确立综合领先优势,但变得更国际化仍旧是它的战略之一。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伊利称,它通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试图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但和众多中国企业一样,“出海”的经历往往难以一帆风顺。首先,就要过中介机构这一关。在国外一些中介机构的眼里,“出海”的中资企业,不啻一块“肥肉”,如能炒高标的价格,便可从中轻松牟利。

伊利的公告显示,貌似它这次也被“套路”。

除了要面对并购交易中的博弈,中企出海还要面对国际同行带来的压力。国际竞争对手,因为竞争关系在竞购中排挤中国企业,并不罕见。即便中国企业的实力和条件不错,但也往往会有意选择竞争关系弱的企业作为买家。

2010年,正当光明食品集团以为即将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西斯尔(CSR Limited)之时,丰益国际突然宣布与澳大利亚CSR公司达成协议,以17.5亿澳元的代价(14.72亿美元)买下CSR公司的糖和再生能源业务。

此外,中资企业还必须咽下东道国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苦果。此前,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时,因为经历了美国反垄断审查,整个过程的坎坷程度堪称一言难尽。去年11月,德国最大的行业工会组织金属行业工会(IG Metall)表态称,将阻止德国照明集团欧司朗被中国三安光电收购,理由是担心员工利益受损,“吸走欧司朗的技术”。美的虽然成功收购德国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公司库卡,其中过程也可谓一波三折。

尽管当下反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此起彼伏,但要相信,以全球价值链为导向的全球化进程难以根本逆转。

即使迈高不是中企的菜,也一定会有别的企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