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雨润业绩半年收入大降35% 江湖再无南北巨头之争(2)

2017-08-29 08:44:24    千龙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困境之下,雨润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在成本上做文章,除了严格控制资本开支之外,雨润还在员工和行政开支上动起了刀子。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雨润员工总数从2016年底的1.2万人减少到1万人,或意味着2000人离职或被裁员,在分销开支和行政开支上也省出了1.4亿港元。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雨润的业绩连年下滑,2011年,雨润食品收入尚有323亿港元,而到2016年仅剩下137亿港元。20多年前,创始人祝义财通过收购50多家破产或频临破产的国有屠宰场和食品厂,拉扯起来的雨润大厦如今岌岌可危。

公告显示,雨润食品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公司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流动性压力,除了协商续贷、削减成本、加速回款之外,雨润高层继续在并寻找潜在的策略性投资者,或继续出售非核心资产。

不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雨润的问题并非找不到白武士,而是目前缺少能一言九鼎拍板的决策者,雨润在创始人被要求配合调查后,就失去了正常经营决策的依靠,整个企业处于“无人驾驶”状态,虽然高管在日常经营中继续维持,但公司缺乏战略层面的支持。萧规曹随式的维持经营,已无助于扭转雨润目前的局面,仅仅靠出售非核心资产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雨润选择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提到雨润就不得不提到双汇,作为中国的南北两大肉类巨头,曾为争夺国内第一的座次竞争多年,但如今两者的业绩已是千差万别。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制于猪肉价格和消费升级等原因,双汇发展业绩有所下滑,收入减少6%,但仍录得收入240亿元,净利润19亿元。而2016年,双汇收入5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约59亿元。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外部环境上看,雨润和双汇面临的外部环境都是一样的,一方面生猪价格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西化生活方式的普及,以及物流和特色产业的高速发展,牛羊肉正在蚕食猪肉消费的市场份额。

“猪肉消费下滑,是肉制品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但在顶层设计上,双汇明显优于雨润。”在朱丹蓬看来,一方面雨润创始人被调查,导致雨润在中长期战略、政府补贴和合作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另一方面,雨润忙着多元化的时候,双汇在业务思考上更深,比如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比如在业务布局上更完备,尤其是在消费能力较强的南方地区,双汇的销售布局远优于雨润。

2013年,双汇斥资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得到了国外低价的猪肉源头,虽然近期国外猪肉价格有所起伏,但至少在2015到2016年国内生猪价格暴涨的周期中,这一投资也被认为是双汇对抗周期、业绩稳定增长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