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推动创业创新 保障质量安全 优化政府服务

2017-08-21 12:44:24    中国质量报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按照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程序,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促进“中国制造”品质升级。

今年7月,质检总局确定江苏等6个省份率先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试点。8月1日,全国首张具有唯一身份识别条形码的“先证后核”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由江苏无锡发出。

这既是落实国家重大改革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江苏探索“不见面”审批的积极实践。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江苏坚定不移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各项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创业,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创新优化政府服务。

生产许可证是产品的“准生证”,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社会公认权威的质量安全标志。随着多轮改革,特别是2015年以来持续加大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大幅压缩,许可证前置条件逐步取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动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改革,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结合江苏省情实际探索了一系列特色做法。

“先核”改“后核”

审批效率明显提升

——“先核后证”到“先证后核”,既是工作流程重大调整,更是工作方式深刻变革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期盼更为迫切。截至今年7月底,江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获证企业7229家,其中国家发证1886家、省级发证5343家。获证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工业产品发证总数的19.2%,覆盖全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全目录产品,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机械、化工、轻工、建材、冶金、电器等行业。

为方便企业申报、提交工业产品许可证申请材料,早在2005年,江苏就委托全省13个设区市就近接受企业申报材料、就近开展企业申报指导。设区市收到企业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决定是否受理。在当时信息平台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有效缩短了企业往返路程和时间,减轻了企业申报负担。

1234...全文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