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游学市场乱象:游而不学价格虚高 运作缺乏监管(2)

2017-08-02 14:01:14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国际教育专家张亮表示,游学始终存在着承办主体不明确、市场范围未划定、准入门槛低等现象。他说,对于游学和游学机构的范围,市场上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2012年,教育部曾联合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和外交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但该通知并没有对市场产生过多影响和支配力。目前,对于游学的实施主体和承办主体尚不明确,相对混乱。旅行社、留学中介机构、教育咨询公司、培训辅导机构都在实施或组织游学活动。

对于培训机构设立的游学项目,目前仍然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境地。在法律层面上规定并不全面,培训机构和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合作,成为了合法行为。

2 游而不学、价格虚高

行业尚无标准

海外游学,被吐槽最多的当属“游而不学”和“价格虚高”。

一些学员觉得是“光玩了,没学到什么”,有的学员认为自己只是在名校参观了一下,并没有感受到名校的内涵。专家表示,关于“只游不学”,理解不能偏颇,“游”和“学”的比例是难以界定的。名校游学、研学旅行、营地教育,由于形式不同,因此“游”和“学”的占比始终不同。拿营地教育来说,这种夏令营依山傍水、搭起帐篷,主办方在营地进行体育活动、军事训练、艺术活动和科创活动等。由于营地是固定的,它几乎没有“游”的成分,这种情况下,教育成分就占到90%以上。

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研学游的承办方是与研学旅行活动主办方签订合同,提供教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也就是认定旅行社成为承办研学旅行的主体。但有专家表示,由旅行社来实施研学旅行活动,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毕竟,旅行社本身的人力资源和常规业务是旅游,而“游学”实际上是以走出校园旅游为途径,让学生去学习的一种模式。研究和学习才是目的。旅行社能否满足学生游学中“学”的诉求,还有待观察。

一些国外游学的项目价格偏高。举例来说,一个包含在加拿大主要城市蒙特利尔、多伦多和温哥华游学,参加英语课程、参观大学校园、在当地家庭住宿的国际夏令营项目,要价大约为4.8万元人民币。另一个价格接近的项目则包括前往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参观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参加英语、地理、生物和数学课程等。有些旅行社甚至推出了可以在哈佛大学校园内接受两周特别课程的项目,要价3.2万元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