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被王健林判定“20年内无法盈利”的上海迪士尼已盈利(2)

2017-05-25 17:11:0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投资之大,一度让Iger对于开园首年盈利并不抱希望,“这个项目不在于当下的盈利,我们必须长远地看待它。”

但为何迪士尼愿意愿意向申迪伸出橄榄枝呢?

迪士尼可以说是政府项目,因此政府出了不少力

1997年,因《小神龙俱乐部》的成功让迪士尼在中国初尝甜头,但好景不长,迪士尼投资的电影《达赖的一生》发布了,这部电影不仅本身赔得惨烈,也让中国政府关上了面向迪士尼的大门。“一夜之间,我们在中国所有的业务都停下来了,”迪士尼时任CEO Michael D. Eisner回忆道。

吃了教训的迪士尼立刻向中国政府道歉、示好,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紧接着,Eisner引入时任迪士尼总裁、如今的迪士尼CEO Iger,作为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的负责人与中方谈判,当时政府的反馈很好,乐园的项目用地,那时候就已经进入规划。

这些曲折似乎让迪士尼知道,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尺度在哪里。直到2009年,上海申迪以代表政府的姿态,正式与迪士尼签订合作,华特·迪士尼也首次妥协,让出了大部分的乐园股权与30%的经营权。

上海乐园项目,Iger是势在必行,他将任期内的一大功绩押宝在上海。

而政府在对迪士尼乐园的影响上远不止体现在股权的分配上,迪士尼受制于中方股权约束的同时,也享受着政府强势行事风格带来的好处。

上海迪士尼乐园对于政府来说,价值不仅是项目本身,而是在浦东、南汇两区2009年合并后,促进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因此政府也多次为迪士尼项目亮起绿灯。

为了给迪士尼乐园清理建筑用地,政府出手迁走居民、墓园,关闭了150多家化工厂,甚至专门为主题公园修建了地铁线。

不仅如此,政府还帮忙迪士尼打假。2015年,监管部门对乐园附近五家山寨迪士尼酒店予以处罚,近2000件迪士尼山寨货在广州被截获。政府甚至还派遣监管人员到迪士尼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便更好地识别仿冒品。

去美国化,中式迪士尼反而更受欢迎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放曾遭遇外界质疑,认为这是西方文化入侵的表现,感叹中华文明将不被下一代知晓。

且不说中国政府在重建传统文化上的努力,上海迪士尼乐园本身就为了配合中方的文化要求,做出了不少“去美国化”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