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部分校园贷平台有意不做风控 野蛮生长暴利坏账并存

2017-04-25 09:33:49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不良平台突破底线陷畸形发展困局

来源:法制日报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 尹振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 黄震

法制网记者 赵丽

法制网实习生 刘雪妍

校园贷平台打擦边球

记者:当前,大学生掉入校园贷陷阱的案例越来越多,极端事件时有发生。据报道,福建一名女大学生因校园贷自杀。大约4月11日凌晨,雪琪(化名)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警方初步判断系烧炭自杀。在最后7天里,雪琪已经被校园贷平台的无底线催款压得喘不过气来,至少6次透露了绝望、想要轻生的念头。

黄震:应该意识到,校园贷是P2P中针对特定人群的一种借贷方式,必须达到P2P的专业要求,例如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良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和合规能力、大数据的信息积累和分析预测能力。

尹振涛:目前校园贷有两个趋势,一个就是之前很多P2P网贷平台做的是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对接,可能有一些资金池存在问题。不过,随着“信息中介”的定位明确后,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很多P2P在转型。随着监管的深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多平台都开始涌向现金贷业务、信用贷业务,或者说消费贷业务,这几个领域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这一年一个很大的特点。

记者:上述新闻中的女学生卷入了5家校园贷,仅在一家校园贷平台上,通过账号查信用功能可以看到她在该平台上的借款情况:借入累计金额570985元,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金额56455.33元。从常识推断,如此巨款不可能是一次借成的,应该是多次借贷并经过高利贷的一系列计算滚成的。

尹振涛:从这个案例来说,涉及的校园贷平台并不是很大的平台,它们在做现金贷这些业务时,在风控上的确存在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平台认为自己做信息中介,只要能把真实的信息尽量展示给资金方和资产端就够了,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平台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真实,或者说平台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不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同时,一些校园贷平台也在打擦边球。我们看到的这种平台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用户在申请贷款业务时,平台除了要求取得身份证信息和工作信息之外,还要获得用户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不仅是通过问用户索要,还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用户不知情或者说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获得这些信息;第二,当出现逾期或者违约风险时,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很多信息告诉了合作的催收机构。这两端都存在一些问题。